今天,跟同事聊起孩子,在她眼里,自己的儿子是事事都不让她放心的,虽然已经初一了,而且,在她看来,儿子身上似乎看不到优点,全是缺点,所以看不顺眼就要啰嗦几句,可想而知,步入青春期的儿子,自然不愿意跟她多交流,母子俩也是动辄就大动肝火,闹得不欢而散。在她眼里,我家菲菲就是特别棒的孩子,啥事都不用过多操心,孩子自己就能规划得很好。我笑着跟她说,“要不你来我家住几天试试,你就会发现别人家的孩子其实跟你家娃没啥区别,也是一地鸡毛啊!” 几个同事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帮她出主意,比如,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就是要管住嘴,说话言简意赅,不要啰嗦太多,会让孩子反感。另外,儿子已经这么大了,完全可以做很多事情了,把自主权留给他,让他去试错,这样才能成长。其实,我们大家都明白,说的容易实操难,调侃说,“大道理都是一套一套的,真到了自己个儿身上,就忘到了九霄云外。” 我们都会一不小心,陷入一个思维陷阱,看到的,听到的,尤其是很多育儿博主发上来的孩子的一些视频、平时的表现,都让我们禁不住感慨,这真是上辈子积了多少德,才换来这么优秀的孩子啊,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好的。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有时候,博主发上来的,都是经过后续加工过的,并非一直都是如此母慈子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是没有发表出来而已。所以,不必焦虑,不攀比,也不必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努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以此为突破口,鼓励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又怎样?自家孩子也不差,虽然暂时还有差距,但是相信假以时日,经过努力改变自己,成长自己,自家孩子也会是一样优秀的娃。经过大家的开导出主意,感觉她心态平和了许多,也没有那么焦虑了,她自己也感慨,以前的教育方式,一直是错误的,并没有起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反而让亲子关系日趋紧张,是要开始学习一下如何跟孩子相处,如何做一个更称职的妈妈了,听她这样说,挺替她开心的,她已经有了改变自己的想法,相信不久的将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同时跟儿子会再次回到亲密无间的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