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240 10.29 晴
中四班杨雯茹妈妈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从幼儿开始到青少年时期,情绪调节能力一直在发展。按照一定的文化传统习惯发展情绪调控能力,是孩子成长的必然结果。儿童很早就开始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在生活的很多方面产生影响。

比如,他们懂得在公共场合如果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表情和情绪,就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长与老师的支持鼓励,也会受到更多同伴的欢迎和喜爱。所以,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和谐的家庭氛围,长辈之间谈话温和的语调、民主协商的相处方式,无疑是孩子最好的情绪参照。

很多家长,仅仅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业,把“小孩子不懂事,脾气大点没关系”挂在嘴边,或者用“能成功的人都有点脾气”当挡箭牌,忽视孩子的情绪疏导与教育。特别是一些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认为自己鞭长莫及,缺少对年少孩子的陪伴与了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要等到孩子因为不会正确对待情绪问题,而酿成大祸,再亡羊补牢。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互敬互爱的家庭成员相处模式,无疑是儿童良好情绪调控的温床。

有些父母则是师长似的高高在上的“管理”,告诉孩子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你可知这样的“教育”模式,更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是在叛逆期中,自主意识前所未有的加强,爆发的效应更加强烈。帮助儿童和少年管理自己的情绪,在于疏导,而非压制。遇到生气的事情,心跳加快、气息急促、血压升高,这些都是身体层面对情绪变化的感应,是最浅的层次。下一个层次,是用语言或者行动表达出来。在这个层面上,如果对自己调控不当,就容易有极端的行为。

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曾说:人们内心的大象会放大负面情绪反应。当孩子生气时,遇到一点小事都能点燃怒火;当孩子伤心时,他们可能看到身边一切都能触景生情;当孩子着急时,他们会视无关紧要的东西为障碍……这便是掉进了坏情绪的漩涡。而这时父母需要做的,便是分享自己观察到的。

一些父母在面对孩子撒泼闹脾气时,不是采用指责打骂的方式阻止,就是用零食哄等方式转移注意力,这些做法是“忽视型”的家长,“忽视型”的家长希望孩子关闭情绪通道,会误导孩子对情绪的看法,孩子会觉得“那是不允许存在的”。结果会导致孩子压抑情绪,而不是疏导情绪,相当于把那些与自己共生的“坏情绪”,例如“生气虫”们,把它们“拍死”,而不是“关起来”。长久以往,孩子会因为忽视型父母而变得不相信自己的内心,带来低自尊。

图像

所以,从小就注意引导孩子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我很生气,我因为……的原因愤怒,我觉得应该是……的样子。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意见被尊重、自己的情绪被接纳,才能让孩子进一步按照你的教导调整自己的情绪。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774471
推荐日记
《买新书》
《一起听小古文》
《《改变从自己开始》感悟--爱的滋养》
《快乐的一天😊》
《幸福日常》
《攀爬门框》
《我和皮皮鲁过一天》
《亲子日记第58篇(孩子口述)》
《说梦话的晓雨》
《2022.10.30 周日 多云》
《家庭教育分享第2109篇,2022.10.30》
《亲子日记第109篇周末时光》
《日记》
《杰克》
《尊重生命,懂得感恩》
《让种子发芽》
《给自己放个假》
《我眼中的儿子》
《灯塔打卡》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准备考试》
《2022年10月29日》
《好开心的一天》
《你们辛苦了》
《周末复习的故事》
《再见,海豚贝优!》
《小制作》
《小房子》
《随笔》
《2022.10.30周日,天气晴》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