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 星期日 晴
看到这个话题时,我想到了家庭教育专家贾容韬的一本书《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书中,详细叙述了家长一系列心态、做法改变后,儿子由一个沉迷于网络,学习年级倒数而逆转,最后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过程。
一段时间,贾老师的儿子网瘾到不回家,日夜通宵玩的程度,学习直线下降。这位爸爸的做法是怎样的呢?贾老师的第一招是说教,可并不见效,让贾老师倍受打击的是,孩子变本加厉,非但没改,反而数次打群架,学校甚至提出劝退。
后来,贾老师冷静分析、认真反思,意识到自己没有从内心深处理解孩子,也没有从本质上把“网瘾”这个问题看透。
贾老师认为,网瘾是孩子对错误家教方式的一种抗争手段;网瘾是孩子丢掉理想信念后精神寄托的另一种方式;网瘾是孩子渴望被认可、追求成就感的非理性选择;网瘾是孩子精神长期压抑后的一种心理应该宣泄。
实践证明,贾老师的定位是准确的,他在孩子日记中证实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和儿子长谈,告诉孩子,存在即合理,表示支持儿子继续玩游戏,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当儿子在网吧整整玩了一夜后,贾老师竟然不反对,只是说,爸爸担心你的的安全,等了你一夜。有个风吹草动,就去开门,可是一次次失望……
随着贾老师一次次接纳与理解,一天天学习家庭教育,和老师一次次有效沟通。儿子后来慢慢地转移了注意力,离开了网络,回归读书、运动等兴趣爱好。
是啊,一个孩子如果在家庭中得到温暖,有了归属感,他还会沉迷网络吗?
这本书是我的初中老师借给我的。当时,我的儿子正处于高中压力最大的高三冲刺阶段。那时,我们也是发现儿子多次进网吧,模拟考试一次次下降。在极度恐慌与失望的状态中和我的老师述说后,老师推荐我读了这本书。读完后,深受感动,我把这位爸爸的做法分享给老公。在儿子又一次从网吧回来后,我和儿子说,妈妈知道你这段时间学习压力大,想放松一下,妈妈和爸爸理解你。你爸爸脾气急,他怕忍不住语言伤到你,所以出去了。但是爸爸也表示理解你,高考即使考不上本科,上专科也行,行行出状元嘛。没关系,儿子,如果上网能释放压力,你可以去,老师那,妈妈给你请假。自那次后,儿子再没去过。后来,我和老公不再管孩子了,只是做好后勤工作,聊一些开心的事。孩子的状态反倒越来越好,高考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网课刚开始,一位家长跟我述说她的烦恼,孩子喜欢玩手机,学习状态不好,听课积极性不高。我以自身的经历和这么长时间跟随武校学习的收获,和家长谈了好久。我告诉家长,孩子的问题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关注他了。我上课给孩子一个问题回答,孩子很聪明,肯定会,我会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希望家长多发现孩子优点,及时给予肯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优秀给自己带来的那份喜悦。家长说,我答应孩子,每天认真听课,可以让他看20分钟手机。我表示暂时可以,不过这样的鼓励方式不可取,不要让孩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看手机。我们应适时和孩子出去一起运动、玩一玩孩子喜欢的游戏等。这样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后来,孩子经常会和我聊一些事,还邀请我到他家看他的小猫咪,让我欣赏他的亲子日记。家长表示孩子这段时间表现特别好,周末和孩子一起打羽毛球,孩子也越来越喜欢和妈妈交流了。
今天,听了武校和几位老师的分享,很高兴也很有成就感,因为我和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也从中学到了更为全面的理念和方法啊。又是一次提升啊!
如果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我会跟家长们说,孩子喜欢游戏是正常的,牢记关系重于教育,相信就会看到,然后结合事例慢慢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