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你我
无聊的时候干什么?玩手机。
玩手机干什么?因为无聊了。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是群居而又喜欢独处的奇怪生物。只是这个独处不是玩游戏的独处,而是学习和思考的独处,是正常社会化活动后的短暂休息。不是玩着手机,刷着短视频,一天又一天被迫进食他人的思想的快餐店,任何一种观点都是主观的,能客观全面看待问题的人很少有时间去刷手机看自媒体短视频。
如果有人陪你,你会玩手机么?不会。恨不得静音,没人打扰你们有兴致的聊天和游戏。
小时候爸爸妈妈太忙了,一到放假就把我锁家里,看电视成了唯一的娱乐,你问我电视好看么?说实话,不记得了,而让我记忆最深的是盛夏的夜晚和小朋友一起在大院门口看的小龙人,高考那几天和妈妈一起看中央八台的东方母亲,每天晚上十一点多才放完。还有在姥姥家借宿时,躲被窝里偷偷和姥姥看的新白娘子传奇,以及爸爸陪我看的糊涂侦探。为什么要说这些,是因为今天上完课之后,我就一直在想,为什么?为什么那么爱看电视,为什么呢?真的是爱看么?结果发现,凡是我一个人看的电视剧,现在全忘了,而有人陪伴着一起看的电视都是那么记忆犹新。
记得高二升高三的那个暑假,我在没有网络游戏,只能玩半条命的网吧玩了一个假期,每天早上爸爸去上班的时候把我带过去,晚上下班接我回家,那一个假期,我却没有怎么玩游戏,基本上都是在水木清华的论坛里看那些厉害的哥哥姐姐们聊天,只有我的小伙伴都去的时候,我才会打会游戏。后来读大学的时候,和寝室的小姐妹,为了打游戏,在网吧对面租了个房子,连着打了一个月的游戏,其实不到一个月,为什么不打了,是因为没劲,打着打着发现没劲了,为什么没劲,因为要花钱买皮肤,不花钱买皮肤,怎么勤奋努力都打不到好看的皮肤,更重要的是我们都不想打了,一个人打也没意思。所有的网络都希望玩游戏的人沉醉其中,不论年龄大小,只是我们终究是玩游戏还是被游戏玩,我们是可以选择的。
今天小依依一直在和我说陪我玩,说了很多次,我觉得我伤害到她了,因为我一直在有事情,只能让别人陪她玩,结果她的哥哥姐姐们只顾自己玩,大人们又在干活儿。看完直播,依依的小样子就一直在我眼前晃。
说了那么多,还是想说说陪伴的重要性。
我喜欢带着孩子们玩游戏,基本上都是体感类的和儿童策略类的游戏,积极的健康的游戏是值得鼓励孩子去接触的,因为它不仅锻炼孩子的反应力,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他对学习的热爱,比如一个英文体感游戏,你想玩,你看不懂,怎么办?马老师家的小鸣鸣给出了完美的答案,第一次因为看不懂,游戏体验很差,第二次来的时候,就能很流畅的告诉我,这个游戏怎么玩是什么意思。我很诧异问他,你怎么知道的,他告诉我,他回家之后通过翻译软件,一点点的记下这些单词是什么意思,这样就能玩的开心了呀!
(玩什么游戏,怎么玩,很关键哦)
(这是我俩发明的羊肉汤泡方便面,为有探索精神和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小盆友点赞!)
游戏成瘾的孩子,是因为什么?现实世界得不到的满足,游戏世界里全部满足了,而且比他想象的更好。但他现实世界越是失望,越是自卑,越是被逼迫,反而就像是开了虚拟世界的加速器,让他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
为什么孩子会这样?我还是认为是缺乏陪伴,缺乏伙伴,缺乏正常的社会化交往,缺乏好的引导。
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用手机,电脑,是生活的必须,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生存技能,所以各位,请不要谈之色变,我们唯有做好正确的引导,适当的放手,有效率的陪伴,你会发现,孩子更愿意和你一起玩耍做游戏,孩子要的其实就是有人陪伴,就像你我这样的成年人,也需要陪伴,一个人待久了,只会越来越偏激,越来越孤僻,越来越焦虑,越来越胡思乱想,最后甚至抑郁,更何况是个孩子呢?多陪陪孩子,又何尝不是孩子在陪伴我们呐?!
(学校因为疫情突然停课的下午,她俩的妈妈在上班,我带着孩子们出去玩啊!摘了干枯的莲蓬,爬了我们这里最著名的儿童必爬之钟罗山)
孩子需要陪伴,需要你有耐心的陪伴。
还有,诸位,我们都是害怕孤独的孩子,请对爱你的人说一声,谢谢你陪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