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打开微信,发现有一人请求添加好友。备注是:初一一班我教的学生XXX。
我通过了好友请求,因为最近有些学生家长和我添加了好友。我礼貌地回复“你好!”,我认为是学生家长。不一会,回了信息。
“老师,我今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我肚子疼,没去找你背。”
看到学生的短信,我回复到:没关系,周一来了再背,身体好了吗?
学生回复:谢谢!
事情是这样的,为了督促学生背好政治基础知识,要求同学们学完一课就要及时背诵,背不过去的同学,放学后继续背诵。目的是给学生一点压力,让学生主动学。
面对刚刚入校不久的初一学生,别看他们小,但是都很有个性,语言表达,逃避理由总是满满。第一次留四个学生放学后背,紧盯慢盯,还是有一个学生走了。各个都是家庭“宠物”的他们,养成了自由任性的习惯。
为了改正学生不良行为,养成担当,负责,爱学习的良好行为,我在班里重新要求了学习制度,找这位同学谈了话,说明老师这样做的理由,目的,学生明白了,也知道“逃脱不掉”,渐渐在心中有了纪律意识。这个同学的结果也给同学们警示:不努力就要承担责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今天这位同学的主动回信,说明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了规则意识,有了尊敬。我们教育学生不单是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今天学生的行为就是进步,不但不批评,还要表扬,看似是小问题,实则是大转变,学生的教育就是在微不足道的细节中突然开朗,实现转变,实现心灵的升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