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教师对待学生必须公正公平。这是学生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做不到 这一点,你就不可能让学生感到满意。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更加困难。我想陶行知先生是十分强调“公平公正” 对待学生的。这可以从陶公真心实意大办“平民教育”、“孤儿教育”中得到验证。
第二,教师对待工作必须认真扎实。“认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教育就更是这样。只要教师工作稍不留意,就有学生不把学习当回事。所以如果拿教师 的知识能力与他的工作态度相比,“知识”还得依靠“认真”来学习,那份“才能”还 得凭他的“认真”去发挥。所以有句名言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
第三,教师对待学问必须好学上进。这是当好教师的重要条件。教师不可能个个都是学问家,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相关内容,却应该熟练系统的掌握,以便 给学生最好的帮助指导,更有效地带领学生开展学习研究。除了所任教的学科知 识、教材教法,还有教育学心理学,都要努力掌握。这需要在漫长地教育实践中 不断摸索探究,这是当好一名教师的保证。而且更重要是,教师谦虚好学、积极进取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追求真 理,学做真人”就要永远虚怀若谷,永远好学上进。即便这样,能够成“家”的依然是少数。因为成“家”,需要深厚的底蕴,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发现 规律,并进行深刻的理论创造;同时,还要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带领出许许多多确实优秀的学生,并获得社会确认。
第四,教师对待教学改革要有创新精神。时代在发展在进步,教育必须努力 适应时代的要求。什么是创新?陶行知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概括的说就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我们有重要的影响,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精神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后我将把所学到的行知精神赋予到我的实践活动中去,切实把行知教育思想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