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过度庇护
不是爱,而是害
冯梦龙曾讲过一个“翠鸟移巢”的故事。
一开始,翠鸟为了躲避危险,往往会把自己的巢筑得很高。但小鸟出生后,翠鸟害怕它们会掉下来摔伤,于是把巢向下移了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翅膀,翠鸟更疼惜孩子了,又把巢移得更低。结果,有人来了,轻而易举就将小鸟捉走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越来越多的父母也成了另一个版本的翠鸟,无微不至地爱着孩子,保护着孩子。
孩子摔倒了,父母说:“坏地板,把我们宝宝都磕疼了,看我不打你。”孩子从不干家务,父母说:
“没事,学习最要紧,家里的活还有大人呢。”孩子学东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父母说:
“没关系,不想学咱就不学了,有个快乐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
可是,这样溢出来的爱,对孩子真的好吗?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医生保罗·波恩发现,很多父母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孩子体验到哪怕一丁点不适、焦虑以及失望。
可结果呢?这些从小活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长大后几乎没办法面对任何生活中的挫折。
其中,不少人因一点小事就患上了抑郁症、焦躁症等心理疾病,还有人最终选择了自杀。
就像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的:“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东西,常常导致伤害,并且越爱越容易导致伤害。”
父母爱孩子,本没有错。
但凡事都讲究一个度,一旦过度就成了伤害。溺爱是害,纵容是爱,不管不骂不罚永远也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