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观看了幸福之路的课题,发现老师们面对我们棘手焦虑的问题,都分析的是那么面面俱到,那么的入心。所有的细节,老师们都想在家长的前面,帮我们解决了许多困扰。
最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有一些距离,有风吹过,才能有爱的流动。最近跟孩子同学家长们交流的多,发现很多问题都是这个年龄孩子的共性。
比如说丫头的同学们做作业玩橡皮,或者会有很多趣闻忍不住写作业的时候跟你分享,文具会丢,书包不会整理。又比如说青春期的孩子变的沉默寡言,说急了也会顶嘴,脾气大等等。那既然是共性,我们是不是可以不要耿耿于怀呢?
所以就想着慢慢不再盯着写作业,因为那些小动作真的看着很难受。别忘了,我们自己小时候其实也这么玩过是吧。也不能总盯着态度,要求孩子凡是认真,落笔就规规矩矩,那应该是机器人。一起跟孩子商量个时间,比如语文练习需要多久,数学需要多久,作为家长呢心里大体是有数的。时间定的略宽些,让孩子提前些能完成,这样孩子的成就感会浓一些。孩子对自己也更加有自信了。这样效率自然也会更高些。
近来试过几次,真的是比之前快了些。以前盯着写,会玩文具,或者写着作业就给你讲学校的小趣事,就难免会发脾气,觉得她们不够专注,最后俩人情绪对抗,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正确的。是人就有瑕疵,养一个有瑕疵的可爱的真娃,不要养一个被打压生命力的假娃。
给孩子留点空间,也给自己喘息的机会,水至清则无鱼。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成长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