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11.8第290 磨蹭的问题
阎政屹妈妈范圣杰

心理咨询师们做过一个调查:“你最不满意自己孩子的是什么?”

结果,很多家长的第一个答案就是:磨蹭。

如果你为人父母,你家里一定经常发生这样的场景:

1. 起床问题

就像我在地铁上碰到的妈妈:7点叫醒他,结果这孩子8点才起床。气得你想在他睡懒觉的时候当头一盆冷水泼下去。

2. 吃饭问题

看过一位32岁母亲的抱怨:

“每次看到两岁半的女儿笨拙地、慢慢腾腾地举起小勺子吃饭,我就在一边按捺不住。

尽管女儿也能慢慢地把饭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节奏,于是干脆拿勺舀饭往女儿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态。

虽然我也知道这不对,但只有看到饭菜被女儿吃进肚子里,我才能安心。”

3. 做作业问题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很火,专门讨论父母陪孩子做作业的各种心酸:

有家长吐槽自己孩子一晚上只做5道选择题,马上得到一大波回复:

“淡定,你没碰到两小时一题没做的!”

“哎,三个小时,写作文,20个字。真的很想砍人。”

“一写作业尿尿、拉屎、喝水,肚子不舒服、腿让蚊子咬了,各种事情分分钟想揍他。”

老师让十分钟做完五十道十以内的加减法,包括写名字。三分钟过去了,这货还在把名字写了擦,擦了写,想吼硬是憋住,快内伤了。”

类似问题,层出不穷。

什么时候能够不磨蹭?

很抱歉,不存在这样的时候。

因为不管多大年纪的孩子都会磨蹭,这是人的天性。

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

当我们不断提醒孩子要“快快快”的时候,你是以成年人的节奏带了他的节奏。

儿科医生和科学家已经发现,孩子是有自己的生理节律的,具体如下:

2岁半以前的孩子,完全没有“时间”这个概念。他们完全活在当下,没有过去的回忆,也没有未来的焦虑;

到了2岁半,孩子对“时间”“先后”这些词才有了初步认识;

2岁半到3岁,孩子的时间观念飞速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能分得清了;

4岁的孩子,能够描述出在幼儿园里干了些什么,但还不能具体说出在什么时间干了什么事,这一点孩子要到5岁才能做到;

6岁的孩子更进一步,开始喜欢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但对于类似于半小时、20分钟之内的时间到底有多长,他们没什么感觉;

7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分得清时间了,却是他们最磨蹭的时候: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面,其实还没有接受在特定时间做特定事情的节奏。

所以,磨蹭其实是孩子的必经阶段。

只有当他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感受“时间”、感受按时做事情的规律,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但如果你越俎代庖,强行阻断他自己对“时间”的感受,后果不堪设想。促的孩子,有可能长成两种极端性人格:

第一,过分依赖型

比如催做作业这件事。

如果孩子在一边做,家长在一边指手画脚,其实孩子会非常紧张,作业越做越慢。

最终你不得不亲自上阵,直接帮他做,或者手把手教他怎么做出来。

结果是什么?

孩子该不会的还是不会,而且还会变成非常依赖你。

就像心理学家Erica Reischer所说:

“你的孩子没有机会去学习怎么为自己负责,也没有机会练习一些诸如时间管理、自我约束这样的重要生活技能。”

你想让他赶快学会你会的东西,结果最后他连你的水平都超不过。

第二,极度反叛型

想想如果你每天耳边听到的都是这样的“咒语”:

“起床,快起床!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这是鞋子、这是衣服,你有没有在听!你就穿成这样出门吗?......”

每天都是唐僧念经一样在你耳边叨叨,天生反叛的人会极度反感。

已经有研究证明,如果你的孩子本来性格就强,容易在催促中变得易怒易烦躁、耐性差,根本听不进别人劝。

法国儿童精神专家克里斯汀·弗拉薇尼说:

依赖性人格的孩子,因为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而感觉自己是‘坏孩子’,失去自信;

而反叛性人格的孩子,却只会越来越无视父母,变得自私冷漠。

这两种孩子,都毫无例外地丧失了自我。

很多家长都会催促孩子做事,是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拖拖拉拉,总是赶不上别人脚步,孩子学东西慢,还怎么跟人家竞争?

其实我们真错了。

比如做题目,有时候也许孩子真的做得很慢。但正因为慢慢思考,才能让他对题目了解得更加深一点。

孩子磨不磨蹭,跟他是否聪明、是否学习好没有必然联系。

有位爸爸去接儿子放学,在学校门口等了半个小时还没见人。心里已经火冒三丈了:“这孩子,怎么连放个学都这么磨叽!”

他围着校园兜了一圈,终于在学校一个小工地上发现了儿子:

他正在全神贯注观察工人打桩。

见到爸爸来了,这孩子兴奋地说:“爸,我发现了打桩机工作的原理!”

结果他爸爸哑口无言:哦,这孩子磨蹭原来也是有原因的。

心理学家Erica Reischer经常会收到很多父母投诉:自己的孩子好像根本没有时间观念,经常丢三落四,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但是当他单独问了孩子以后,发现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安排其实是非常合理、有序的,而且还会养成习惯。

家长知道了这一点以后非常惊讶:“为什么他从来不跟我说?”

Erica Reischer会跟他们说:“因为在催促和抱怨的氛围之下,孩子根本就不想说。”

孩子和家长,看似并肩同行,但其实是在不同的轨道运行,各有各的去路。

家长出面干涉,其实会跟孩子“撞车”,这就容易出事。

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长才最要命。

分享一篇关于孩子磨蹭的文章,关于孩子磨蹭问题,曾经也是我非常头痛的事,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锻炼,现在孩子的时间管理提高了很多,自己也有了时间管理的概念,记得有次孩子也着急的催促我干件事,我心里感觉很烦,觉得急什么急啊,我知道去做,我先把我手头上的事干完就去做了。结果孩子画风一转对我说,这是让我感觉下被催时的心情。我一愣一回味,心里明白了一些。

越催越慢,再催熄火,我们需要练就“眼睁睁”的“功夫”,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以他的节奏安排时间,开始可能会一团糟,发现时间不够用的,很多事还没来及做,或没做完,但他们在真实的了解时间概念,在做着自己的时间安排,这件事大约能多少时间完成,我该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几点结束,这段时间内我可以完成什么事情,完成后我还有多少时间还可以做些什么事,哪些事情我该先做,哪些事情我浪费了时间太多等等,孩子们在慢慢的经历思考中认识一些问题,做出调整改变,慢慢的就会告别“磨蹭”。

我们需要在他们做出一些进步时及时正强化,在做得还不够好时多一些鼓励和耐心,或者给他们一些建议,相信经过孩子一段时间的“混乱”体验,经过一些自然后果的不愉快,经过一些自我成功的体验,不断反思总结,慢慢地会越来越有时间观念。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787098
推荐日记
《11月8日,周二,溪宝的语音日记》
《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亲子日记(330)学习《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
《亲子日记(36)》
《弟弟的“杰作″》
《亲子日记(105)跟爸爸学拼音》
《细心的宝贝》
《11.7》
《象奶奶的小院》
《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雾(亲子日记第29篇)》
《2022.11.8.星期二.雾霾》
《亲子日记》
《亲子日记第290天 22.11.8 周二 晴》
《亲子阅读》
《爱在一日三餐里》
《每天进步一点点》
《自己洗袜子》
《口述日记(83)拍篮球》
《11.8随笔》
《日记》
《糖果》
《11.6爸爸随笔》
《小尾巴日记》
《小花猫照镜子🪞》
《11.8第290 磨蹭的问题》
《亲子日记1083 特殊情况》
《日记》
《忙碌只是一种借口》
《线上家长会》
《月全食》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