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多云 1889篇
董卿:你看我手边放着一本名字叫《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
俞敏洪:我觉得,其实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享受的,如何才能让你比较正常的,或者是更加快乐的度过一生,就变成了我们的一个主题。
董卿:尽力而为是面对痛苦的一种态度,你最早意识到这个世界对你来讲是痛苦的,是什么时候?
俞敏洪:小时候就有,小时候我父母经常吵架,甚至有的时候,我放学背着书包回家都会害怕,因为怕一推门,父母刚好在打架。
董卿:你有兄弟姐妹吗?
俞敏洪:我有一姐姐,其实我小时候还有一哥哥,我哥四岁的时候去世的。
董卿:所以,你妈妈会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
俞敏洪:我母亲一直认为我本来应该当个先生,因为乡村的特点是,对老师及其尊敬的,我母亲就在我小时候四岁开始,她一定会给我买书。
董卿:那你妈妈打过你吗?
俞敏洪:大概我五六岁的时候,我母亲好不容易攒了一点钱,给我买了一双凉鞋,我穿着这个凉鞋呢,就在全村小孩子中间炫耀,炫耀了一圈之后,小朋友说,我们去水边玩吧,我就把鞋脱在河边上,去游泳了,起来后就忘了那双鞋了,我回到家以后,我母亲说,鞋昵?我突然想起来了,赶紧跑过去,结果发现没有了。这一次我被我母亲痛打了一顿,一根竹竿都打断了,一般我母亲都是不打我的,只要她眼一瞪,我立刻就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了,你想啊,到了我30多岁,接近40岁的时候,我母亲来到了新东方,在我身边发脾气,我还能跪下来求她,直到我后来在中国有点名气了,我母亲才跟我说,我的小名叫老虎,说老虎啊,你现在也算个名人了,以后妈妈说你的时候,你就不用跪着了,就坐在我身边听我说吧。
董卿:后来你能够考上大学,也是因为她坚定的要求,你这样去做是吗?
俞敏洪:其实不是,上大学一直是我的向往,在农村待下去一辈子的这种恐惧感,对我来说极其强烈,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我跟我母亲说要考第三年的时候,我母亲说可以,10月份的时候,我们那个县办了一个高考补习班,我想去那个高考补习班,完了我母亲跑到城里去了,去了三天,也不知道她怎么就找到了那个高考补习班的那个老师,那天晚上,我母亲回来的时候刚好下着大雨,我母亲从城里走到家里的时候,在那个泥地里摔了四五次,所以她推门进来,浑身就是一个泥人。那一刻我就知道,我没有选择了,最后我能考上北大,缘起就是那个晚上。
董卿:那天之后你有改变吗?
俞敏洪:哈哈,基本上就进入了一种拼命状态,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我当时的目标就是我们地区师范学院,因为农村孩子能考到地区示范就了不起了,结果高考分数一出来,我发现我超过了北大录取分数线,我当时想了半天都没敢填,后来我老师把笔抓过来,说你不敢填我给你填,他就帮我把北京大学四个字给填上去了。
董卿:这四个字还不是你写上的。
俞敏洪:不是我写的,收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就范进中举的感觉,我母亲当时这么说,哎呀,你到了北京之后,还不知道能不能回来,那么远,尽管你现在没有女朋友,连婚礼也给你一起办了。杀了两头猪,完了,全村人在我们家流水席吃了三天。就你,能想象那种场景。
从这段幽默而又风趣的对话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俞敏洪的尊师,敬母,懂感恩,还有坚持不懈,努力学习,向着目标拼尽全力的精神以外,而且我特别佩服他的母亲,满满的爱,来源于懂孩子,还有全力支持孩子实现梦想,不顾一切的顽强精神,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并助力孩子,只要心中有梦,只要敢于拼搏,就一定能想我所想,及我所及。这充分说明了″懂是爱的前提,认知是爱的开启!″也足以诠释了武校的四大教育铁律″关系重于教育,身教重于言传,成长重于成绩,相信就会看到″的教育真谛。
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