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9 星期三 阴(1771)
家庭教育指导师针对的是有问题的家庭,帮助家长如何进行“亡羊补牢”?而家庭教育咨询师是未雨绸缪,教会家长如何预防问题的发生?
👍人在世界上必须面对的三大羁绊:
1.生存(职业) 2.人际(社会) 3.两性(家庭)
我们要生存就要有职业,人没有工作感就没有成就感和价值感。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人际,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和他人发生良好的人际关系。阴阳生万物,人类需要繁衍后代,两性交合就有了家庭。
家庭:
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家庭的类型
按家庭的结构和规模划分,有联合家庭或大家庭、核心家庭或小家庭、主干家庭或直系家庭、单亲家庭。
👍家庭的特点:
1.家庭是社会上所有社会团体中最小、最亲密、最普遍的团体
2.家庭是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从物质到精神,从生产到消费,几乎无所不包。
👍家庭七大功能:
(1)经济 (2)生育(3性生活(4)教育(5)情感(6)扶养和赡养(7)休息娱乐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心灵的栖息地,家是个讲情不讲理的地方,是供大家休息、放松的地方。我们最重要的他人是父母、孩子、配偶。他们都是借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他们。父母一养孩子的小,孩子养父母的老。
3.家庭是人类生存过程中最早的一种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最大最深 。
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和平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而后夫妻关系,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润养,不幸的人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4.家庭在“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的生产)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5.家庭是社会组织的核心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我们教育孩子就是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的主要阵地。家庭和谐,国家就是和谐型的国家。父母学习,我们的社会就是学习型社会。
6.家庭对其成员的要求比其他任何团体要迫切。
恨铁不成钢——高期望值(爱之深,恨之切。我们要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7.家庭受社会风俗习惯、法律道德的影响比其他的团体多得多。
8.家庭是长久的,但是从各个家庭的结合来讲,又都是暂时的。
9.家庭环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社会环境是人为形成,家庭环境是自然形成。需要改变的主要环境是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
狭义: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广义: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
我们教育孩子要从做人、身体、生存、文化、行为五方面来培养孩子。教育孩子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相互影响,相互教育。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也可以是父母的老师。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早、深、长)
1.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2.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刻;
3.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
👍家庭教育的性质:
1.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家庭教育是一种私人教育。
2.从教育过程实施的组织形式来看,家庭教育是非正规教育。
3.从教育过程连续实施的时间长短来说,家庭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父母学习无法强制。老天永远救不了不想自救的人,家庭教育指导师要做的就是把课程推荐给父母,学不学就是他们的事了。
家庭教育的任务: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
2.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3.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4.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
5.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
我们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允许孩子有差异。不要把孩子的成绩当成自己的面子。不要把孩子当成我们的附属品,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还有他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没有尊重孩子。我们要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确地引导孩子。要用适合自己家孩子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从小要给孩子立规则,要和善而坚定地执行,成长的过程中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等他们好习惯养成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成长。(先管 再扶 再放)
👍家庭教育方式方法:
(1)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2)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3)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4)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5)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6)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7) 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8)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9)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0~6岁是孩子人生最关键的时期,须童蒙养正。父母必须亲自养育,做到有效陪伴。教育孩子父母要共同参与。既要关心爱护孩子又要严格要求孩子。教育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场修行,亲子要共同成长。父母只有坚持学习、提升自己,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家庭教育的“四个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 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做好示范,教会孩子怎么做人,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学。
👍个体社会化:(让孩子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变迁的过程。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本我——自我一一超我)(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合一就形成自我)
途径:妈妈(婴幼儿时期)——爸爸(幼儿园时期)——亲戚朋友(上学时期)——社会人
孩子问题根源之一——社会化缺陷(滞后)(过余和不足)
👍个体社会化的目标
凡是与适应社会生活,成功履行一个人的社会角色有关的知识、态度、情感、行为、思想观念、社会技能,都属于社会化目标。
1.社会知识和技能,具有自立自理能力;
2.规则意识,具备诚敬、公德、人际交往、遵纪守法能力;
3.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4.理想目标,人生价值。(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己的可利用价值。)
👍个体社会化的特点
1.遗传素质基础——生物条件
2.社会环境基础——社会条件
👍人的八大智能有:
(1)语言(2)人际(3)内省(4)音乐(5)逻辑(6)空间(7)运动(8)自然
人的生理表象来自于家长的遗传基因,外貌端庄的人容易获得社会资源。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孩子都不可能具有所有的智能,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让他扬长避短。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很重要。家庭环境占重要的位置,它深刻影响着孩子发展,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发展关键时期——时间条件
婴儿期 0~1.5岁;儿童期 1.5~3岁;学龄初期 3~6岁;学龄期 6~12岁;青春期 12~18岁。我们要顺应孩子的发展顺序,在相应的年龄段给予他需要的引导,不提前也不推迟。在孩子2~3岁时,是他的语言关键期,4~5岁时是文字发展期,5-6岁时是他的概念期。
4.社会强制性
家长和社会要有相同的声音。
5.个体能动性
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做他自己,尊重孩子的选择权。让孩子既有规则意识,又有选择权。
👍个体社会化的心理机制(由他律到自律)
1.服从(父母的建议必须正确)
2.认同(孩子有主观选择)
3.内化(学习、模仿)
👍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1.形成个性
2.获得社会角色
让孩子长成他自己,允许他与众不同。让他认识他是谁,每个人都会有若干个角色。让孩子适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体验才能学会换位思考。“养儿方知父母恩!”我们不能客气孩子,换位思考,因为他役有经历我们的经历。我们要深度认识他人,了解她的想法。在家里可以和孩子做换位游戏(家庭诊断)。在学校,老师可以让调皮的孩子当轮值班长,体验别人的不容易。“屁股决定脑袋”,我们的思维决定着行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个体社会化不良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良的人格,表现出问题行为。社会化不足,过度社会化。
不良人格与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的背后是人格问题,但人格有问题不一定出现问题行为。其中的“分水岭”——是否遵守社会规范。
我们从小培养孩子遵守规则,要立家规。
👍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影响
1.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或者父母对0-6岁儿童社会化起垄断作用,家庭或者父母对7-12岁儿童社会化起重要作用。越是早期的经验对儿童的影响更深。
2.家庭成员环境
大家庭中的儿童比核心家庭中的儿童社会化水平高;多子女家庭中的儿童比独生子女社会化水平高;多子女家庭出生顺位较晚的儿童社会化水平高。
3.家庭经济现状
不是经济现状,而是父母对经济现状的态度。(寒门出贵子 富家多败儿。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对于孩子的需求要满足,甚至超量满足;对于孩子的欲求𣎴要满足或延迟满足。
👍独生子女容易养成的坏习惯
1.自我中心 2.胆小好哭 3.喜怒无常 4.性格孤僻 5.身心娇气 6.心理早熟
👍父母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1.父母的教养方式: 哺乳方式(吃) 陪睡方式(睡)
父母和孩子要多交流,多抚摸(共同社会化)。3岁分床6岁分房。
基于接受还是拒绝,允许还是限制。
教养类型:民主型 溺爱型 专制型 拒绝型
(1)民主型
父母的养育态度:
尊重儿童的自由和独立,客观,不神经质,富于爱心。
儿童呈现的性格:
富于创造力,友好,忍耐力强。
(2)溺爱型
父母的养育态度:
盲目接纳孩子的要求,感性,神经质,富于爱心儿童呈现的性格:
欠缺自主性和信心,情绪发展不成熟
(3)专制型
父母的养育态度:
不了解孩子的要求,强制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
儿童呈现的性格:
思想保守,盲目服从。
(4)拒绝型(对孩子的伤害最大,爱无力)
父母的养育态度:
把孩子当成生活障碍,命令与强制孩子,欠缺爱心。
儿童呈现的性格:
具有反抗性和攻击性
2.父母的榜样作用
父母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教会孩子“勿从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孩子知善恶美丑,明辨是非,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3.亲子关系
亲子冲突型 家庭破裂型 青春冲突型
关系重于教育,我们一定要和孩子搞好亲子关系,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没有教育可谈。亲子关系不良,他们的社会化途经就被封闭,社会化水平就降低。
👍父母影响儿童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1.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看法是父母对自己看法的“投射”,父母的接受程度影响儿童自我概念形成。儿童对父母的认可程度影响儿童自我概念。
2.道德观念的建立
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
三水平:(儿童发展的三个阶段,从不成熟阶段到过渡阶段,再到成熟阶段。)
(1)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2)习俗水平(9--16岁) (3)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
六阶段与评判依据
(1)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 (服从权威或避免惩罚)
(2)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自我需要的满足)
(3)“好孩子”阶段 (寻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盲目、绝对的服从法律)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大多数人的利益)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平等、尊严这些一般规则向阶段。)
道德观念的建立
(1)父母的管教方式(2)父母的道德示范(3)父母的有效指导
父母的管教方式、道德示范及有效指导对孩子道德的建立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