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8星期二(二年级亲子日记69)☀
今天,读了教育专家王人平老师的几段话,感觉特别有道理,在此记录下来,也便于自己不时回顾并不断努力内化:
承认自己的平凡,接受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是每个父母必修的功课。这不仅会减少我们的教育焦虑和竞争压力,也会让我们更加理解和善待周围的每一个普通人,更加珍惜和享受每一个日常。好的教育最终指向孩子的“三生”:学会生存,自食其力;懂得生活,自得其乐;探寻生命意义,自我实现。这其中,没有一项需要跟人去比较,生命原本就是用来完成,而不是用来比较的。
遗憾的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指向,过于强调“成功”,强调“做人上人”,导致孩子们从小就被置于“成王败寇”的恐惧和“你死我活”的内卷中,心里只有“输赢”、只有“第一”,结果是无论孩子胜负成败,都无法做到自适和坦然。胜出者往往身心疲惫、傲慢而脆弱,而大多数普通人则因为没有进入名校,没有功成名就,被标记为失败者,而逐渐失去自尊、自爱和自信。所以,我们迫切需要重立或者说找回一种价值观,就是如梁晓声老师所说的:“我们人类社会所要维持的一种恒定的价值观,其中一条,一定是要锲而不舍的、真诚的、有说服力的来肯定普通人、平凡者的社会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