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0 星期四 阴
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当孩子做错或出现问题时,我们就会执行家长的职责:用这种打骂的方式来处理。岂不知这是家长管教孩子的下下策。讲道理是下策,我个人认为非暴力沟通是上策,因为非暴力沟通的人愿意探索彼此内心的需求,可以真正地给予对方帮助。
我了解的非暴力沟通有两步:首先是陈述对方的事实;其次,谈这件事给自己的感受,如难过、伤心等等。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对事不对人。(教育孩子不能让孩子感觉受到了人身攻击)
武校的非暴力沟通更胜一筹,讲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不带评论的观察。感受——区分感受与想法,用具体的语言如实陈述自己的感受。需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请求——将自己的请求讲述得越清楚具体,就越能够得到他人理性而积极的回应。
今天午饭时,儿子吃到用醋泡的姜,想到了我把他准备用醋泡的蒜用光了,还至今没有泡好的蒜时,生气地对我说:“今天下午一定要把蒜泡好,否则……”我回复:“你这样地语气、声调,妈妈很受伤……”午饭后,我又心平气和地找到儿子:“你想想今天这样对妈妈说话合适不……”还没说完,儿子招呼我离开吧!就这样一次无效地对话结束。
现在想起来,假如运用非暴力沟通,是不是当时就可以把这件事情解决好?看来非暴力沟通要在实践中多多练习,才能变成与别人交流的习惯。把这种交流模式分享给家人,假如我们家人们在交流时都能观察对方的事实,提出自己的感受、需要,或请求什么帮助,家庭是不是会变得和谐、幸福?
其实,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专注于澄清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不是分析和评判。另外还强调深入的倾听——倾听我们自己以及他人,就有助于促进相互尊重、关注和理解,进而引发双方互助的愿望。
懂得了就去行动!希望看到彼此间的尊重、关注、理解、关爱!从语言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