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室的后面有一位学生,周围少了“邻居”,一看就知道是一位表现不好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多数不遵守纪律,爱说话,影响别人。老师多次教育无效,又无法处理的情况下,对他只能采取“软”的一面。这种情景暴露了教育管制手段的无奈。确实有些学生软硬不吃,面对这种情况,这样做,孩子就会变好了吗?
另一种情况,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由于教育惩戒措施的无力,只好叫学生家长一块处理。面对这样的学生,家长多数也是用暴力对待学生。表现极差的,让学生家长领会家教育。这样,孩子就会变好吗?
这些教育行为,只是在表面形式上做文章,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心田。
这样的学生,多数缺乏爱,多数受批评多表扬少,对待批评教育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如果还是训斥,叫家长,停课回家反思,或着孤立学生在班级的位置,他们只会更加“破罐子破摔”。
改造他们,首先破除观念,他们是身体健康,智力正常的学生。我们要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其次是关心,照顾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体会到你对他的特殊关心。第三,教育学生明事理,懂做人,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并逐步改进。第四,创造环境,增加这些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从点滴小事获得成功感,增强改变的自信心。
只有温暖才能驱散这些学生心中的雾霾,制裁的惩罚只会把他们推向更远的人生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