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观看了金琰老师的讲座,其实我很喜欢类似于这样的家庭教育,因为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出生即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最终呈现什么样的画作,跟“执笔人”是息息相关的。家庭教育是一门生活的学问,他跟生活完全息息相关,家庭生活其实就是家庭教育。作为家长,我们无一不是望子成龙,可是如何陪伴孩子走过这个成长的过程,我们也的确是需要通过类似于这样的老师分享来学习、审视和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
昨晚讲座的主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个话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真的直指心窝。一年级,不仅是孩子学业的提升,更是家长心态的转变。从幼儿园的开放天性、探索世界,到一年级的知识丰富、学业提高,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真的是非常关键,而如何培养这些好的习惯,通过这次的讲座,我也学到了很多。
一开始金老师就列举了一些“快点”妈和“磨蹭”孩儿的事例,我一下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仿佛看到了自己和女儿的日常缩影。有时我也在反思,为什么孩子的做法总是和我的要求相悖?到底是孩子违背家长的要求呢,还是家长在打扰孩子的节奏。其实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就拿早上上学前的流程举例,孩子的行动完全是依靠我的态度而决定她的速度,如果我是“宝贝,起床了”,我女儿就知道,她可以再磨蹭一会儿;如果听到的是“快起来了,到点了”,那说明女儿可以慢吞吞的穿衣了;如果我说的是“邵靖琪!你看看几点了!”那女儿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她的工作。对她来说,什么时间需要做什么事情,完全没有概念,妈妈的态度才是她衡量的标准。日积月累,我只会更心累,而女儿将每天都要迎接一个乌烟瘴气的早晨。听了金老师的讲座,我决定要静心闭嘴,给女儿做好时间规划,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培养她自己的时间观念,让她自然自主的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很快就结束了,通过昨晚的学习,我也了解到每个孩子都是有他们的特性的,我们家长要通过老师的分享,汲取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保留他们特性的同时给他们指引好方向。当然,家庭报告不是“自明之理”,讲座之后,我更要去感受、体验,更重要的是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