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老师在百忙之中加班给我们传授了家长课堂——《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令我颇感受益良多。
怎样才能培养自信的孩子呢?
首先,家长必须对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能够做成事情。许多家长低估孩子的能力,认为他们小,或嫌他们笨拙,就不让他们尝试本来可以做到的事情。还有些家长太爱惜孩子,生怕孩子累着、伤着,自己包办一切。还有的家长以为学习成绩好,就是能力强。其实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等这些一个也不能少。家长的怀疑、过度保护或偏激,挡住了孩子需要面临的挑战,也遮住了孩子发现自己能力的目光,使孩子的信心缺少了能力的支撑,阻碍孩子树立自信。
其次,家长的行为语言尤为重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孩子,倾听孩子说话,无条件爱他,哪怕他调皮、犯错误,让你失望。你对孩子有信心,孩子才会有自信。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孩子参加家庭的决策,尊重孩子的隐私,理解孩子的情感,孩子会觉得自己真的很重要。
再次,多给孩子赏识与鼓励。家长对孩子的赞许和鼓励是孩子动力的源泉和自信的基石。如果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就容易保持这些优点;如果家长能够挖掘孩子的特长,孩子就能获得新的优点。当然,家长对孩子的赞扬必须客观准确、实事求是。对于孩子的进步与成绩适度的提出表扬,表扬其进步的过程或其中值得赞扬的某点;表扬不应过度,否则孩子会高估自己能力,不利于发现自己有待提高的方面。同样,家长对孩子批评也应就事论事,并注意措辞。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孩子能力和前途作出负面的结论,孩子会降低自己的评价和期望。所以,家长应在客观地指出孩子不足的同时,给孩子正面的鼓励,帮孩子找出克服弱点的方法。
最后,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让他们做选择,做决定,管理自己的事务,让他们觉得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控制权。让孩子参与讨论,听取孩子的建议,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对家庭决策的影响力。让孩子承担一定家庭责任,让他们也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生活的影响力。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锻炼孩子的组织协调能力,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对同伴的影响力。
爱是孩子信心的源泉,相信孩子会在家长跟老师爱的滋养下成长为自信的阳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