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感觉很有收获。中国人有句古话:“穷养儿子富养女。”意思是说男孩子小时候多吃些苦,长大了才能有奋斗精神;女孩子从小物质富足见过世面,长大了就不会被物质欲望上当受骗。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这种说法在过去是有一定道理,但在现代社会还这么想就太荒谬了。男孩和女孩一样都应该有奋斗精神,但不是仅仅为了物质奋斗,而是为了内心的理想、人生的意义奋斗。男孩和女孩当然有很多心理和生理的不同,因此在抚养时也要注意用不同的策略。但在价值观的培养上基本原则应该是一样的。
科学研究发现价值观有两种,一种叫做成长型价值观:你越鼓励,他就越茁壮成长;你越打压,他就越枯萎。大部分价值观都属于成长型价值观。还有一类价值观叫匮乏型价值观,你越打压,孩子越渴望:而你充分满足孩子在这方面的需求后,他反而就不在乎了。安全感就是一种匮乏型价值观,包括情感上的安全感和现实中的安全感。现实中的安全感又可以分为环境上的安全感和物质上的安全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从小吃不饱穿不暖,那么他就会非常在乎物质,长大后也会喜欢囤积物品,条件宽松了首先想的就是怎样享受吃穿。
但是如果因为信奉男孩要穷养,而故意给孩子创造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环境,给他的物质条件与环境不匹配。你以为这样做是在磨练孩子的意志,激发他的艰苦奋斗精神,其实是在剥夺孩子物质上的安全感。在物质上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常常通过积累尽可能多的物质缓解内心的不安。他要么不敢享受这些物质,要么干脆大手挥霍,总之就是不能建立起人和物质的健康关系。故意穷养孩子就等于把他推上为物质焦虑的人生歧途。穷养不好我们就该富养吗?给孩子物质上充分的安全感后,他们就不会把物质当回事了吗?也不是,除了安全感之外的价值观都是你越鼓励孩子就越看重。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是价值观。如果你从小就纵容孩子享受,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那他就又陷于享乐主义的陷阱了。穷养不对,富养也不对,那该怎么养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正常养:既不去故意剥夺孩子的物质环境,也不纵容他的物质享受,根据实际情况满足他的需求。
所以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在培养价值观上,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既不穷养也不富养,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正常的养。在可能伤害到孩子安全感的需求上,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满足他;但如果他是在安全线之上的欲望就应该限制他。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来一个在物质上有健康价值观的孩子。他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而是让物质服务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