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优秀孩子是管出来的,熊孩子是惯出来的(1138)
山西太原城东路小学子烨爸爸

11月11日 星期五 小雨

亲子日记第1138天

【育儿分享】优秀的孩子是管出来的,熊孩子是惯出来的!

做父母的常常思考:怎样才算对孩子好?

无条件满足孩子,放任自由?还是严加管教?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说过这样一番话:

“孩子不是成年人,必须管教。

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

一味以爱的名义让步,那只会害了孩子。”

教育,不能一味对孩子让步。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惯的。

无底线溺爱的父母

正在养育出熊孩子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

为人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本能。

但有多少父母对孩子的爱,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溺爱”。

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替孩子做一切事情,一味纵容孩子……

可最终,却养出了熊孩子、啃老族、白眼狼……

近些年来,这样的新闻总是隔三差五出现。

一个7岁的小女孩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商场。

因为妈妈忘记了给她买玩具,她便对着妈妈拳打脚踢。

而疼爱女儿的妈妈,就任凭孩子对自己拳脚相加,没有要阻止她的意思。

甚至在爸爸教育女儿时,妈妈还护着:“你干嘛呢,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你踢她干嘛?”

一个34岁的“男孩”,自从大学毕业后,就不愿外出工作。

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余时间都在打游戏。

年近古稀的父母,帮他介绍了接近60个对象,却没一个成功。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对父母冷言冷语。

甚至一言不合就辱骂、打骂父母。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

从小父母就对他宠爱有加,只要是他想要的东西就没有他得不到的。

犯错了,舍不得打舍不得骂,惯一身毛病。

有句话说得好:优秀孩子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倾尽所有却养出了白眼狼。

父母替孩子走过的路

都会成为他人生的坑

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毁掉一个孩子有多容易?溺爱他就够了。

上海一23岁男生,在捅了亲妈9刀后,从28楼一跃而下,当场死亡。

而悲剧的源头,正是因为父母的溺爱。

自从他出生后,父母便将他视为掌中至宝,满足他的一切要求。

很快,他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习。

长大后,在日本留学的他,每月定期收到父母寄来的钱,一年开销30多万。

事发当天,他放假回家,并向母亲要钱买一辆心仪的跑车。

早就不堪重负的母亲,第一次拒绝了他的要求。

并说:“家里没钱了,就剩我这条命了。”

随后,母子俩争执了起来,他拿起水果刀捅向了母亲,连捅九刀。

看到倒在血泊中的母亲,他飞身从28楼跳下去。

从昏迷中醒来的母亲,不停地责怪她自己:“是我害了孩子。”

明星狄莺,对儿子孙安佐非常宠爱。

儿子11岁还没有独自买过东西,12岁才断奶,15岁才分床睡。

日常生活中,给儿子的吃穿用都是最好的。

儿子在学校里欺负同学,她不仅没怪罪孩子,还到学校请求和解。

儿子拿BB弹射路人,她也从没放在心上。

甚至当儿子在国外因涉恐面临刑期,她还说只是小事。

当时才刚满18岁的孙安佐,被判处4至23个月的刑期。

而近日,孙安佐又因非法制造某些物品未遂而被提起公诉,最高将会面临7年的有期徒刑。

父母的溺爱,是最大的伤害。

父母的纵容,足以毁掉孩子的人生。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溺爱的起点是爱,落脚点却是恨。”

这不仅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对父母又未尝不是一种磨难呢?

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

都离不开父母的狠心

教授李玫瑾曾在在《圆桌派》中说过这样一番话:

“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

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

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

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好孩子和熊孩子的区别,就在于父母的态度。

优秀的孩子,往往都是管出来的。

《曾国藩家书》中,记录了许多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

他对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亲自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督促孩子执行。

还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孩子做了读书学习等方面的指点。

在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说:“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

除此之外,还要求他们要做到“勤、孝、俭、仁、恒、谦”这六个字。

不要去攀比,不能一味追求享受,要牢记吃苦的日子……

即便不能时时陪在孩子身边,但精神上的教诲也从未停止。

常常写信给孩子严加叮嘱,不允许孩子有丝毫懈怠。

正是因为曾国藩的严格管教,曾氏家族才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儿子曾纪泽文采出众,还自学了英文,成为了一名外交家。

曾纪鸿也同样聪慧好学,擅长于古算法领域,取过不俗成就。

莫言曾说过:“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孩子的优秀,不仅拼自己,更要拼父母。

有远见的父母,从不会在教育这件事上偷懒。

更不会溺爱、纵容孩子。

只有严格管教,孩子将来才能更出色。

管孩子要趁早

长大再管就晚了

“孩子还小,长大再教。”

不少家长总是习惯性这样说。

家庭教育最常见的误区,就是“从小惯,长大管”。

李玫瑾教授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会越来越强,到了12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分界线。因为12岁以后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发育,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如果小时候没能给孩子‘立规矩’,12岁以后就很难管教了。”

教育孩子,一定要趁早。

孩子越早管教,可塑性越强。

一、做有远见的父母,不溺爱孩子

英国心理学博士西尔维娅·克莱尔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舍得放手。

早早培养起孩子勤奋、独立、自理的能力。

二、做有原则的父母,不纵容孩子

《管教的勇气》里有句话:“教养孩子最幸运的事情是,小时候给他扎针,长大给他翅膀。”

教育是一项严肃的事,应当严格。

该教给孩子的行为规范、文明礼貌一定要帮孩子践行,不纵容孩子。

三、做有智慧的父母,修炼好自己

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父母通情达理,孩子善解人意;父母严以律己,孩子自觉自律。

言传不如身教,想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给孩子看就行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

一旦错过了,就无法弥补。

家长务必要亲力亲为,趁早把孩子管教好,做不后悔的父母!

锦绣校区

子烨爸爸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792382
推荐日记
《2022.11.12 中雨 周六 522篇》
《观看书法老师展览》
《期中考试》
《练字》
《亲子日记31天》
《2022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晴(247)》
《随手记》
《基地收获》
《自律的女儿》
《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孩子都希望父母是温柔理性的》
《亲子日记321篇》
《亲子日记》
《亲子日记3》
《改变》
《蒙台梭利教具体验》
《屏幕是一面镜子,网课是一把筛子!(1139)》
《作业》
《做一位合格的妈妈》
《日记》
《2022年11月12日星期六天气小雨【256】》
《铺满黄金的小路(327)》
《11月12日天气小雨》
《亲子日记第290篇—无比开心的一天(2022.11.12)》
《2022年11月11日星期五天气多云》
《11.13 276》
《亲子日记274篇》
《为❤️而写Day846:读懂孩子》
《珍贵》
《疫情防护》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