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认为迷信、成见、曲解、幻想都像裹头布一样,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而这种束缚创造力的“裹头布”,“今天裹,明天裹,今年裹,明年裹,似乎非把个个人都裹成一个三寸金头不可。如果中华民族不想以三寸金头出现于国际舞台,唱三花脸,就要把裹头布一起解开,使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可以突围而出”。
怎样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呢?陶先生提出“六个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
在这六大解放中,陶先生特别强调时间的解放。他说,“我个人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
为了说明解放的重要,陶先生还形象地提出了“出头处要自由”的主张。他以种树打比方:底下可以安根,上面可以出头,幼苗才能种活。树苗要伸出头来呼吸自由的空气,感受自由的阳光,才能活,才能长,才能端正。假使我们在幼苗的出头处加以压力,它的生长就会受到阻力。“自由是以自己的意志指挥自己的行动”,但陶先生也指出,“放荡不是自由,因为放荡的人是做了私欲嗜好的奴隶而不能自拔。一个人若做了私欲嗜好的奴隶便失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