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晴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而我最近读的《中国历史常识》便是能让我们清清楚楚地了解中国五千多年历史的一本书。
这本书语言简练,有许多独特的见解。比如《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说,赵高偷改秦始皇的遗书,赐死本应该继位的大儿子扶苏,让二儿子胡亥继位。而本书却认为扶苏之前被谪罚出京城,做蒙恬的监军,而在政治上的惯例,太子是不能出京城,也不能做军中事务的。因此,秦始皇不立扶苏为皇帝,是预定了的。
书中也常常引用古代历史著作的言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说夏朝以前时,就引用了当时的许多考古证据。
我通过古代这些朝代的盛衰,明白了《三国演义》中为什么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了。由于当时的封建制度,国家下一届领导人,毋庸置疑,都是由上一届领导人的儿子接替的。这样难免出现昏君,引发起义,而起义中的佼佼者,就很可能统一全国,又建立一个朝廷了。
作者在绪论中觉得,如果我们国家能隔一段时间就审查自己的一些错误,就可以避免一分一合的规律了。而现在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正是大众选举的,这避免了昏庸的人上台,避免了一分一合的规律。
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发现前人所用政治方法的缺陷,改进政治方法,就如我们将封建制度改成无产阶级制度,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让我们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小余的日记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