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而言,对巴金老先生的真切记忆,是小时候爸爸买给我们姐弟三人的《家》《春》《秋》,那些带有时代烙印的作品,让我认识了巴金。 巴金先生犹如一支蜡烛,照亮了文坛,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他把他的爱奉献给了文坛,把他的思想毫无保留的写进了他的文章,照耀后人,激励后人,留给子孙后代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成长非常重要。对巴金童年生活影响很大的是巴金的父亲和母亲,从他的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来,巴金的母亲爱护下人,爱护孩子,是个温柔善良的好母亲。巴金的父亲也是一个善良的人,良好的家教培养了巴金的善良品德,这种品德让他能对祖国对人民产生无限的爱,无限的奉献精神,进而用各种作品来表达这种感情。而父亲对我的影响,是小时候过年前,左邻右舍买来写春联的红纸送到我家,高中毕业,从教多年已升为校长的父亲没有一点架子,每年为他们写春联,而我是个小帮手, 在旁倒墨汁泡毛笔,甚是喜欢。从父亲的身上我感受到,不图回报的帮助邻居,奉献别人是种快乐。 近些年,父亲苍老了很多,但每到村里人家有白事时,受人之请,总是坐在主家门口记账,不管是寒冬大雪,还是夏日阴雨,为别人服务的那种境界没有丝毫改变。这种精神也影响了我,从走上工作岗位,直到成家,孝敬公婆,关注孩子。奉献学生,团结同事,帮助同事是我这些年来的座右铭。有的时候,当参加县讲课的同事在半夜11点半给我打电话,在电话里给我讲教学设计时,我们商讨到下半夜1点,我感觉是快乐的,因为我帮助了别人。
季羡林大师的作品也体现了奉献精神。他去德国时,发现街道两旁花团锦簇,各家各户的窗台上满是盛开的花。有人就问,把花都面向街口,在家里就欣赏不到美丽的花了。但德国人可没这种想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便是他们做事的准则。满街都是鲜花盛开,大家才能欣赏更多的花,不是吗?当我为别人而奉献时,自己也能得到更大的快乐。当每个人都学会为人奉献时,这个世界不就都花团锦簇了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都是对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我愿把教师比喻成步行街中的一块彩色方砖,与同事们肩并肩、手挽手组成一幅幅完美的图案来指引着孩子们正确、快捷地奔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