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提升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成为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半个世纪前,陶行知就提出了教师要"一方面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的观点,并大力提倡实验精神、科学精神、实践反思精神,并带着这种精神一生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写下了近百万字的教育著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陶行知关于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的论述对现代教师提升教育研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
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陶行知以"每日四问"勉励学生要每天反思,每天进步。
其实,我们今天的教师,要想每天都有进步,也同样需要"每日四问",同样需要实践反思。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样是研究,但教师不同于教育理论专家的地方在于,它更多地体现在实践层面,表现为行动研究和实践反思。以问题为中心的行动研究和实践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教师要善于从日常教育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对此进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下一步的教育行为中加以检验和改进,进而形成理性的认识。这就是陶行知所谓的"整个科学的生活之过程......: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
所以,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上要不断地求进求新,而求进求新的有效方法便是科学试检和实践反思。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才能实现以研带教、以研促教,教研相长,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