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颇有感触。读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读书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素养,提升了我们的境界,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多滋多味。如何去读书,如何把读书变成提升我们自身能力的重要手段。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无疑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活书就是活的知识,花草树木是活树,飞禽走兽是活书,山川湖海是活书,风雨雷电是活书,天体运行是活书,万事万物都是活书。一切活着的事物、活动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活书。在现实生活中,活书比比皆是。如何使用活书,就需要我们在各种场合,睁大眼睛,运用各种能力,去发现身边的美好。面对新鲜的事物,我们一定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遇,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勇气,要有充分的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想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
活书就在那里,不争不抢,不离不弃。能否用好活书,则是一种能力。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敢于动手,勇于探索,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转化成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究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
对于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和理论,对于从外界观察到的一切事物和规律,对于亲身经历过的经验和教训,一定要不断加以总结、归纳和运用,一定要付诸实践。用实践去检验知识的真伪,用实践去升华学到的知识,用实践去体会和理解理论的实质和内涵。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够做到活学活用,才能够实现用书活的目的。用书活,更多地体现在人的探究意识。走出书本,走进生活,通过不断地尝试和体验,学会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探究本质,进一步培养创新创造的意识,提升认知的水平,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真正实现“用书活”。
用书一定要讲究一个“活”字。不管是死书还是活书,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不管是探究还是尝试,都要体现出灵活性。这种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既体现了自主、合作和创新,又实现了思想文化和经验的交流;既有对活书的体验,又有对知识的延伸。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活书,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是我们始终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