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无论哪个职业都要有一定的学历要求和专业的职业资格证,持证上岗。唯独做父母这个角色不需要任何专业知识学习考试就可以轻易的获得这个称号,所以我们很多父母对自己毫无要求,做得并不合格。为人父母不仅仅只是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就够了,而是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懂得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较高的心理素质,让孩子先成人在成才。这就需要我们父母一定要持续学习,保持一颗初心。
我觉得我今年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开始了亲子日记的书写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学习。从刚开始的没得写,凑字数、词不达意,到后来的文笔流畅、侃侃而谈,用心发现每件小事背后的所投射出来的问题,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父母规》是每天必读的科目, 武校交给我们的四大铁律绝对是与孩子和谐相处的法宝,关系重于教育(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只要关系好了孩子都不需要处心积虑的去教育),身教重于言传(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的影子,榜样的力量是所有教育都达不到的高度),成长重于成绩(不要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要放大孩子的优点,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值得被表扬,学会给孩子赋能而不是增压),相信就会看到(吸引力法则,看好的、说好的、听好的、做好的,结果就一定会好的),知道是没有力量的,相信并做到才有力量,滴水穿石不是水的力量而是坚持的力量,知行合一是我们每个家长修行的最高境界。
孩子身上所有表现出来的问题都是我们父母言行的一种投射,可怕的是我们父母并不自知,总是用家长的身份来压制孩子,用控制孩子的言行来满足自己的贪欲,长期的打压、控制就会使孩子出现“习得性无助”,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意思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
我是一切的根源,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培养优秀的孩子就要先成就自己本身,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去做那样的人,想要孩子达到什么样的状态你就要先修炼到那个高度。
好好爱我们的孩子吧,父母与孩子之间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行,父母对孩子最有效的陪伴期只有十年,这十年我们要做到全力以赴而不是尽力而为。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的未来,父母的脸色就是孩子整个世界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