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日记(113)2023年1月11日 晴 周三 泽泽妈妈
当今社会是网络发展的时代,电子设备成了每个家庭离不开的东西,想不让孩子看手机,那直接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做到让孩子不沉迷手机呢?今天晚上苏颖老师给我们剖析这个主题。
现在很多家庭里的一种现象,孩子回到家就抱着手机玩,也不出去找同学玩耍。出现这种现象,有很多父母是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过度的去关注分数,导致孩子厌烦,从手机游戏里找到快乐感,找到成就感,找到价值感。那么,如果我们做家长的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能够做到赞美,鼓励,表扬,而且是变着花样的赞美,孩子就会找到快乐,找到成就感,找到归属感。网络里是虚拟的,相信孩子一定会接受那个现实中的夸赞。
苏老师分享给我们家长想让孩子放下手机的一个策略:
1.家长自己首先要先放下手机,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
2.成为蘑菇人,与孩子成为朋友,成为同盟,先跟后带。在这里苏老师分享了一个(蘑菇的故事),就是先与孩子成为同盟,与孩子共情,再慢慢的去带动,带动孩子走出误区。
3.家长要改变自己的语言方式,放下指责、否定,做到多鼓励,表扬,赞美。
如果家长成不了孩子的铁杆朋友,这些也都是无效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重于教育。家长要有足够的延迟满足能力,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去锻炼延迟满足能力。苏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个案例:一个孩子不学习玩游戏玩到半夜,他的妈妈半夜就送来牛奶,坚持一周之后,让孩子产生了内疚感。这个妈妈又让孩子教她打游戏,妈妈陪孩子一起打游戏,在这期间,妈妈憋着不提学习与梦想的任何事情,只是玩游戏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自己主动提出来想学习,想上进。这个时候,妈妈在与学校老师沟通,让老师给孩子信心与鼓励,妈妈,老师共同协助,让孩子顺利放下手机游戏,回到学校学习。
孩子是人,手机是机器,人还治不了机器吗?只要我们做家长的好好学习学习,如何沟通交流的技巧,把学到的方法换成动力,做到知行合一,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练,孩子是18年的马拉松。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的肩膀,父母的行为、认知格局、思维模式、沟通模式等,这就是原生家庭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家长只做好孩子马拉松的加油员、啦啦队长就可。
我家瑾泽宝宝在以前吃饭的时候都是看着手机短视频,爸爸来喂饭。通过我近期的学习知道了一些教育的方法,我就开始引导孩子适当的给她缩短看手机的时间。利用孩子姐姐假期在家,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吃饭氛围,让她挨着姐姐自己动手拿筷子夹菜,自己吃饭。 而且我最近给她买了一些她喜欢玩的玩具,还有书籍,尽量的让这些动手的玩具和这些智力的书籍占用孩子的时间,不让孩子去长时间的要手机看。这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不大看手机了,偶尔要一次,要的时候我也和她讲下条件,只能看十分钟,十分钟之后就收回。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陶行知老师说过一句话,有100个孩子就有100个教育方法。我们做家长的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的孩子,对症下药。通过每天的学习,增长了自己的认知,迈着那个智慧的妈妈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