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23.1.12 周四 雨
日复一日的为了生活奔波,忘了从哪一天开始,写日记这件事成了生活中的一个必然,从开始决定每天写,到如今隔三差五甚至更久一点才会写一篇,只能说,我放任自己的放纵。虽然没有很好的每天坚持下去,但也从没有否认亲子日记带给我和孩子的改变。
亲子共读共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从前的自己思维固化,目光总是囿于一小片的一亩三分地,就像坐井观天一样。共读共写这个理念乍一听到仿佛是一颗小石子突然投进一汪死水中,惊起阵阵波澜,久久不能平静。小石子一路开疆扩土,直至死水破口决堤,思维也从禁锢中得到解放与救赎,一股新鲜的血液快速融入心脏,继而流淌至全身,使心中的壁垒一片片快速崩塌。
理解一个课题,一个观念,通俗来讲,就是被这个观念传达的意思说服,让自己头脑更如通透。有了理论的基础,那么接下来就是实践与坚持。做好一件事并长期坚持下去,并不容易,一次次的告诉自己,好不容易找到一件不难,又算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事情,没有理由不持之以恒。唯一要做的就是和自己的惰性抗争。虽然做的还不够好,但庆幸自己还不是无药可救。
解决了“写”这件事,那么重点来了就是“读”,归功于学生时代没日没夜的“苦读”,当然不是课本,而是课外书,野史、小说、哲学、杂记……虽然学习成绩不见好,但是读的书是又多又杂。直到现在,依然感激那时候的自己,养成了“不讨厌书”的习惯。有些事,不经历,永远不知道会有多精彩,一如阅读,读书越多越懂得世界之大,才越懂得谦卑与自嘲。这两个词从来不是贬意,在我看来,“谦卑”是对这个大千世界的尊重与敬畏,而“自嘲”是因为懂得越多越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之后,对自己的浅薄与渺小的一种“保护”。懂得自嘲才不会被不和谐的声音激怒,从而更能在这之后拥有一个强大的心脏,平稳的继续前进。
我也一直这样告诚自己的孩子,只有无能的人才会狂怒,什么时候见过特别有修养的人出口成脏呢?如果自己恰好有类似的情绪,说明自己涵养还不够,那就好好提升自己,而阅读是最直观,最简便的方法。
读写之后,还有两个词不能忽略,就是“亲子”和“共同”。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如何如何,在要求别人的时候,自己先要成为这样的人,所以这两个词相辅相承,缺一不可。一定要和孩子共同参与一件事,才能达到共赢的效果。现阶段我的孩子喜欢读科普类的书,那我就陪他一起,研究毛毛虫、大蜘蛛、奇珍异草……因为买给孩子的一本科普书,还治愈了自己害怕软体昆虫的毛病,不得不说,这算是孩子带给我的额外“恩赐”吗?不仅如此,才九岁的他还给我普及了“莫比乌斯环”的知识。不能说孩子懂的多,只能说自己在孩子面前略显“文盲”。
阅读带给我们的快乐体验远不止这些,而共读共写,是没有尽头的。我也会带领孩子一起继续在这路上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