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团队32期敏坚持分享第479天:1.10。
昨天晚上有一段时间没有睡着,给自己做了一个催眠,后来不知不觉睡着了。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影响了我。
昨天晚上上完晚自习,孩子回来又说高考听力的事,和邻居班的同学去对答案说,说可能错了三个,本来觉得自己错了一个,他的认知是英语听力不考满分天理难容,这个对听力的看法影响了他的情绪,本来对他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就能得满分,过度的自信,因为一个非常简单的词汇影响了这一个选项,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一直放在心里。道理每个人都知道,要学会放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一切向前看,如果可能的话,接下来你下一步做一点什么?就能挽回这个英语听力的失误,但是心里做不到呀,臣妾做不到呀。我就在想,为什么知道做不到呢?可能是大脑神经连接从小形成了过多的负面思维,要变成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变成一个成长型心态的人,需要刻意的去训练,刻意的去练习,让大脑形成新的新的神经元链接,重建积极正向的思维模式 。允许接纳孩子的状态吧,6岁之前种下的种子,不可能完全化解调。孩子该受的苦就得让他受吧,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只有受苦了才会成长。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没有污泥怎么会有莲花呢?痛苦就是成长的养料,就是莲花下的污泥。相信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即使高考考不了好的211,我觉得后面的人生路还是很长的,我们要引导孩形成优秀的素质,塑造优秀的习惯。慢慢来吧,慢就是快,少就是多。无条件的接纳孩子这个人,接纳他当下的状态,就是纠结于高考听力的那个选择题。背后是孩子期望自己高考考得更好,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有一颗不甘落后的心,恐惧也是前行的能量。其实每个人内在都有恐惧,这个恐惧也是我们不断往前跑的动力。妈妈对孩子不可避免的要关注比较多,自己亲生的吗?人家男人怎么躺在床上就睡,不会对孩子的情绪所影响。继续修炼吧,修炼的还是不够,人家不需要学,心灵就比自己强大,所以要坚持继续学,继续浸泡,标签需要持续的浸泡。虽然有的时候也有点愧疚,感觉没有把孩子养成自信、积极乐观的素质,但是我已经做的尽力了,我已经做得最好了,没有关系,不完美也是完美,遗憾也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状态。不以获得而欣喜,不以失去而遗憾,持一种太好了的状态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
网上有段对完美妈妈的吐槽,很是精确:
“她们像高级保姆一样照料孩子,像专科医生一样处理疾病,像心理专家一样解读孩子的情绪,又像优秀教师一样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可孩子真的需要我们如此吗?并不是!
如果我们事事都做到完美,孩子便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如果我们不能放过自己,那么这种焦虑也会转嫁成孩子的压力。
100分的妈妈太枯燥,60分的妈妈,才更鲜活、更立体。
我们可以适当地发发脾气,也可以偶尔偷个小懒。
妈妈是个普通人,不是完美的神。
对孩子来说,一个真实、鲜活的个体,比一个完美的妈妈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