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23.1.17
齐天大圣

很多成年人,生活中最多的感觉就是“疲劳”:

每天下班,脑子都昏昏沉沉的,明明没做什么事,但总觉得用尽了全身力气;

经常觉得脑子像生了锈一样,转不动,遇到很多问题都不愿意去想;

周末做了一堆计划,却什么都不想干,常常睡一觉、刷手机,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

很多人觉得是不会“管理时间”导致了拖延症,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有人说:“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的固定时长,决定产出的,不是某个时间做了什么,而是做成了什么”。

想要成功,比起管理时间,更要管理精力。

行程安排过于紧凑,纵使再会时间管理,也无法集中精力将该做的事情做好。

生活中,很多人每天疲于应付工作上的事情,熬成了“熊猫眼”,却依旧效率很低;努力想平衡工作和家庭,却发现异常艰难,陷入焦虑内耗,身体透支。

其实,不堪重负的我们,并不是时间不够,而是精力得不到有效管理。

一个人的精力本来就有限的,一旦超支,就会出现问题。

曾经看到一个提问:“那些很厉害的人都有什么共同点?”

一个高赞回答是:“他们都很会管理自己的精力。”

成年人的世界,工作、生活、育儿……有时变成一团乱麻,时常累到只想躺着什么都不做。

精力好比手机电池,一直用到关机,充到20%的电量又匆忙继续使用,常年如此,就会永远保持在半电量的恐慌状态。

人体其实有自己的节奏,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像钟摆一样,有自己的高低谷。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无法专注精力时,时间管理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比起管理时间,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去适应精力的运行机制。只有学会精力管理,才能整理好日常,轻装上阵。

想要管理好精力,首先要保持好的体能,管住嘴,迈开腿,好好睡。

主动去获得正面的情感能量,避免产生消极情绪。

焦虑、挫败和愤怒的情绪会干扰我们的注意力,保持专注于乐观,间歇性地变换思维频道。

定期放空自己,不断开发大脑,定期运动,都可以提高创造力,恢复思维精力。

我们生活的最终衡量标准,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待了多长时间,而是我们在属于自己的时间上投入了多大的精力。

不要用日程表支配你的24小时,真正关注自己的状态起伏,去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去陪伴家人,去交朋友,在人与人的关系里,磨合、成长,获一丝烟火气,得一份人情味,找寻一种精神上的支撑与陪伴。

愿你在有限的生命周期里,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图像图像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874204
推荐日记
《西游记第七回》
《朋友的关系 》
《《伴我熊芯》观后感》
《亲子日记第883篇》
《23.1.17》
《大年初六 2023年一月27日》
《《伴我熊芯》观后感》
《今天我掌勺》
《323篇 一个家庭最好的模样,就是厨房有香气,书房有文气,卧室有笑语》
《亲子日记第402篇》
《朱老师“喜阅寒假,万家共读”读书打卡第17天》
《亲子日记第403篇》
《亲子阅读打卡》
《亲子日记第404篇》
《蝶恋花 晏几道》
《超限效应》
《320普通一天》
《王梦涵“喜阅寒假,万家共读”阅读打卡7天》
《2023.01.27 周五》
《亲子日记323篇 1月26日 星期四 晴》
《阅读打卡第十八天,《海底两万里》已读第六章(2023.1.27)》
《日常(396)》
《日记345 2023.1.26 周四 初五 天气多云转晴》
《1.27亲子共读打卡第17天》
《亲子日记》
《亲子日记(67)正月初六》
《日记343 2023.1.24 周二 初三 天气晴》
《亲子日记第372篇,珍惜缘分》
《魏老师“喜阅寒假,万家共读”阅读打卡第18天》
《跟孩子们一起包饺子》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