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邀请对象的表弟一家过来吃饭,三个孩子有看电视的,有玩玩具的,大人们也难得静下心来凑一起聊一下家庭教育。深有感触:为人父母,观点不同容易起争执;夫妻的关系很影响一家的和谐;养育孩子有压力;如何引导孩子需要多探索……
最近看书看得比较有感受,我也抛出了几个观点,引得表弟很赞同。他问我,问啥老大看电视老是“迷进去”?我说:“他可能像你一样在逃避啊。如果把你自己放在你儿子位置上,有一对这样关系的父母,还有一个处处争爱的弟弟,你会怎么做?”表弟沉思一会儿说:“嫂子,我好像明白了。”
今天晚上读书是周鼎文的《读懂孩子》第五章孩子的人际关系在说什么——归属感对孩子而言等同爱和幸福,我们要用更好的方式来面对家族秘密。
每个人都需要归属感。一旦我们拥有了归属感,就会感觉到轻松愉快,会有安全感。而一旦缺乏归属感,我们就会感觉沮丧、孤单、寂寞、压抑,会想找机会离开,重新寻找一个有归属感的环境。
我个人觉得,作为我们成人,应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升级自己,要带着觉知去生活。
孩子会因为对归属感的渴望而盲目追随父母,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孩子如果在家里没有得到归属感,就会通过拓展人际关系的方式去寻找——如果运气好的话,孩子会遇到好的朋友一起读书运动,从事积极的活动;当然也有可能遇到一群打游戏、偷窃的朋友。孩子的价值观还不健全,他重视的是一群人在一起的那种归属感,在一群人做什么事情就变得不重要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哥们义气”。而那些霸凌事件中的身处其中的孩子,尤其是打人的孩子,只要跟群体的其他人做相同的事情,就不会觉得羞耻。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看到孩子一旦去结交了不恰当的朋友,作为父母不应该是指责、说教或者谩骂,这样只会让孩子更没有归属感,感觉不到家的温暖,把孩子推远!
父母的第一步,就是要孩子感觉到家的归属感,然后引导他结交更多积极向上的良好教育的朋友,让不恰当的朋友对他影响力变弱。
有的时候,从系统角度看,孩子人际关系的问题也有可能在说:我们是时候用更好的方式面对家里的秘密了。作者用案例解读了一位来访者,有一个想去刺探的秘密,并且受困于这个秘密。因此他会得到了很多的无力感。
而作为我们的生命,不管以怎样的形式,不管爸爸妈妈是谁,伟大的生命通过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我们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是珍贵的,应该珍惜!
对于过去的事情,我们要尊重;而我们当下的义务责任就是带着这个珍贵的生命往前走,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对于过去的事情,保有一分尊重;而对于当下要更多的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