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 27日晴星期五(第863篇)
前几年,“快乐教育”一度很流行,让孩子释放天性,自由、轻松、快乐地成长。
于是有些孩子想学的时候学,不想学的时候就玩;报兴趣班,三分钟热度,上几天不愿意上了就直接放弃。
然而大多数在低要求、没有压力的“快乐教育”下长大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快乐是快乐了,却也失去了在同龄孩子中的竞争力:
只喜欢轻松的娱乐活动,对需要长时间专注、思考学习活动没有兴趣、力不从心;
没有毅力,对于一些兴趣爱好浅尝辄止,难以坚持,遇到困难就想放弃。
人生中,想要做成、做好一件事,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专注力、自制力,坚持性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才能渐渐形成自律。
孩子年龄小,不懂得这些道理,一开始还是需要来自家长的“他律”,陪伴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坚持性。
在孩子想偷懒、想放弃时,想办法帮助他度过倦怠期、困难期。
吴奇隆有一次在节目上聊到童年,说自己小时候几乎每天都在训练。
“每天五点多起床训练,放学之后接着训练,晚上十点十一点才能回家。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他们考90分就会有奖励,我考90分就会挨打。”
当时父母的严厉和心狠,如今再回忆起来时,吴奇隆却直言:
“很辛苦,但是这个阶段吃的苦,都将成为未来生活很重要的基础。让我养成了不轻易放弃、自律、坚持努力的习惯。”
很多人长大后都很后悔,童年时没有听父母的话,掌握一项技能,如画画、跳舞、钢琴。
甚至也有一些人会埋怨父母,自己小时候不懂事,但他们为什么不逼着自己坚持下来。
因此,家长应当为孩子把好关,不要让童年时期的放任不管,成为孩子未来的遗憾。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不能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强行逼迫。
所谓“快乐教育”,我想应当是寓教于乐,想办法把学习变成一件有乐趣、有成就感的事。
家长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用肯定和鼓励而不是否定和斥责,来引导孩子学习。
只有能够经受住这种学习、自律的“苦”,孩子的能力才会越来越强,内在的品质也得到磨炼,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