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目的不全是加深记忆,还要能适当突破先前的认知,有所提升;即便从旧知'回炉”角度看,学生亦非都积极卷入,都渐温(温习)渐暖,其中肯定有南郭先生,这样的学生一多,再有气势的应和也成就不了一曲真学的课堂协奏。
何不让学生做整理知识的主体,教师只在关键处、紧要处、疑难处“点六”?这样,既有“间关莺语花底滑”的顺畅,也有“幽咽泉流水下难”的滞涩;顺畅处条理更清晰,滞涩处理件更深入,兼收温故与知新之效。
太过流畅的课堂肯定失真、有假,因为课堂通常是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