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9 星期天 晴 亲子日记第1876天——六年级李嘉琪妈妈
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
教育孩子的前提,首先要保护好孩子的尊严,这比纠结对错更重要。维护孩子的尊严,教育才能达成效果。作为父母,不随意开孩子的玩笑,不当众揭孩子的短,不在公共场所打骂孩子。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点——过分谦虚也会伤害孩子的尊严。
比如,当着孩子的面和别人聊天:“我们家孩子不行。”“比你家孩子差远了。”这种对话,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其实是在保护他的潜在力量。最高明的教育,是让你的孩子知道,你以他为荣。
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
《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记录了一段对话:妈妈问女儿:“你要哪种冰淇淋?”女儿回答:“我想要香草的。”“有巧克力的。”“不,我要香草的。” “我觉得巧克力的更好一点。” “不,我就要香草的。” “你不应该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的东西。”“我现在就想吃香草的。”“你怎么这么倔,真够怪的。”
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妈妈一直试图否认女儿的感受,试图将自己的判断强加在女儿头上。她这样做,无疑是在告诉女儿,你的想法是错的,你得听我的。她对女儿的真实感受视而不见。
如果什么都替孩子做选择,孩子就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
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相比于只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有效陪伴、促膝交流等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李玫瑾教授提出,人的幼年需要心理抚养。对孩子的心理抚养,包括情感、性格、观念、尊重等,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石,能够决定孩子一生的品格。孩子不是突然变“坏”的,在那之前,问题已经堆积成了一座冰山。“我曾经遇到许多无助甚至绝望的父母,他们面对自己养大的孩子时,突然发现孩子变得‘陌生与可怕’,曾经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狂暴,当他们无奈地向我诉说孩子的问题时,当他们把孩子领到我面前时,我只有一个感受:为时已晚。他们已经错过了心理教育的最佳时间。”
性格决定孩子的命运
成绩往往具有一叶障目的效果,以至于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误区:智力决定命运。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否考上名牌大学,很少关注孩子的性格和品格培养。真正决定命运的,是性格。李玫瑾教授提出,孩子的性格训练最好由父亲来完成。孩子12岁之前,父亲需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可以培养孩子坚持一项运动,在运动中进行性格培养。早年的性格一旦形成,会终身稳定。等到20岁、30岁,再想要改变已经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