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走了一趟亲戚才发现,什么才是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
文章中写到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跟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一个只管自己高不高兴,毫不顾忌他人的感受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一个同样自我,目中无人的家长。父母的修养,就是孩子的教养。所以,毁掉的不是别人的面子,恰恰是自己的家庭教养。
莎士比亚曾在《李尔王》中写到:“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能噬痛人心。” 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作家梁晓声曾说过的一句话:
“一个人的素养,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为他人着想,才是一个孩子最高贵的教养。养出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才是父母最大的体面,教出一个懂规矩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成功,《勇于管教》中有段话说得特别有道理: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
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上往下看了。”这里的栏杆其实就是“规矩”。
一个有规矩的孩子,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一个没有规矩的孩子,放肆自我,一不小心就会惹祸上身。 规则意识缺失的背后,往往都是灾祸的开始。
一个没有规矩,没有敬畏心的孩子,往往会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甚至丧失底线,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
记得李玫瑾教授也在《圆桌派》中说过这么一段话:
“父母除了给孩子爱之外,还要让孩子知道敬和畏。而敬就来自于畏,得先怕他才会畏,如果他不怕,他也不会敬。”
所以,养育孩子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不纵容孩子犯错,让孩子明白犯错就要付出代价,承担后果。有管有教有罚,才是最好的教育,才能真正保护好孩子。
孩子的品行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如果不把孩子的德行养好,那一切其他的教育都是徒劳的。当前有的家长只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关注考试,忽视了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培养,导致孩子很难适应社会,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还有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更关注的是孩子的行为矫正,比如孩子偷拿行为、玩电子产品,仅从行为入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效果必然不佳。意识决定行为,所以要改变行为,本质上还是要从思想入手,以德养心,疏通孩子的思想,自然事半功倍。所以,养育孩子要注重德行的培养,要在日常生活中养,在与人交往中养,在诵读经典中养,更多的是在父母的言行环境中养。因此,父母还要加强学习。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瞬间感觉通透了跟多。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不是房子,不是车子,而是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再大的房,也只是用来住,再昂贵的车,也只是用来代步,养育一个懂感恩的孩子,胜于家财万贯。
孩子懂感恩,家庭代代兴。反之,不懂感恩的孩子将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殃及自身,祸害九族。孩子感恩教育的缺失,终会严惩父母
教育家冯那斯基说:“孩子成为什么样,全靠父母塑造。”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父母教育将影响自己的后半生、孩子的一生以及一个家庭的命运。在不懂感恩的孩子面前,父母就算付出再多,也永远不够。不懂感恩的孩子只会理所应当地享受着父母所给予的一切,贪婪地认为父母必须供养他们的一生,把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归为己有。当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贪欲时,便视父母为仇人,对他们恶言相向,甚至是大打出手。这样的孩子,无疑是披着人皮的“白眼狼”,早已丧失良知,不配为人。被溺爱或缺爱的孩子,难以懂得感恩,当今社会,很多孩子成了家庭的掌上明珠,被捧上了天。父母日复一日事无巨细地为孩子代劳,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久而久之,父母的付出在孩子心中就成了亏欠与补偿,他们自然不会心存感恩与体谅。
他们从小能轻而易举地在父母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仅不懂珍惜、肆意挥霍,还会在内心否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理。成年后心安理得啃老,把父母当成提款机,榨干每一分钱,吸干每一滴血。育儿专家李玫瑾说过:“孩子3岁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满地打滚;可当他15岁时,他可能会自残、自杀和你争吵;但当他20岁时,可能会怨恨你,甚至攻击你。”
惯子如杀子,溺爱不是爱,而是毁掉一个孩子与家庭的慢性毒药。被溺爱的孩子难以懂得感恩,缺爱的孩子也是如此。《爱的教育》里讲:“教育之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被父母忽略的孩子,感受不到被爱,也永远学不会爱与感恩。成年后只会为自己考虑,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在生活中,只懂索取,不会分享,对父母漠不关心,甚至不管不顾。在他们眼中,父母只是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养出会感恩的孩子,才是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懂得感恩的孩子,心中有爱,足以照亮美好前路。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当感恩成为习惯,人就不会把一切当成理所应当,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得不到满足就怨天尤人。而是会加倍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在爱与被爱中分享传递,让幸福得以循环。希腊有一句谚语:“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忘恩负义,灾殃不远;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感恩,是结草衔环,是饮水思源。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