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日 星期三 天气睛
今天和儿子一起读书,我们开启了一人一段的分读模式,为了让儿子多读几句话,我故意抢先读了第一段,因为第一段比较短,第二段就略显有些长些。儿子读完第二段时就很生气地说:“再也不和妈妈一起读了,不公平,自己读的那么多,妈妈读的那么少”,说着说着眼泪婆婆地耍起了小孩性子……
而今天我没有生气就静静地看着他,全然地接受他的情绪,不评价、不安慰、不建议、不指责、不嘲讽……心平气和地承接孩子的情绪。
等孩子的哭闹,暂时告一段落,我轻轻拍拍她的肩膀说:“儿子,你刚才很生气,是吗?”。
孩子点头回应,表达了他的不满的原因和想法。
通过自我学习,此时我学会接受这个事实,并且允许孩子释放愤怒或冷漠,孩子才能感觉到自己被妈妈包容、被妈妈支持。
这样孩子就会很快平静下来,因为伤心难过的时候,身边有人承接了他无法压抑住的负面情绪。
只要你没有被孩子的难过、愤怒威胁到,只要你没有被自己过往的悲伤和匮乏所绑架,你就完全可以承受住孩子的难过、愤怒。
如果,我们能耐心面对孩子的“不乖巧”、“闹情绪”等行为,就跟当年对待孩子学走路、学说话时的那样——
我们允许孩子通过体验情绪来认知和理解情绪,允许孩子在情绪表达方面可以反复犯错,可以反复练习;
等孩子情绪平稳后再找机会与其互动沟通,让孩子逐渐学会健康表达情绪,和自我调节情绪的方式。
孩子每一次“不乖巧”、“闹情绪”,都让他有机会练习所学到的技能,从而慢慢掌握情绪理解、表达和调节的能力。
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心灵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