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是要分年段的,不同年段的孩子,亲子阅读的形态和方式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低龄孩子:识字量小,文字理解力较弱,读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读,引导孩子观察画面,引导孩子表达,让孩子复述等方式,都是不错的选择。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更多应采用聊书的方式来进行,可以在共读的基础上,围绕本书的主题、写法、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等,和孩子们一起聊。 初高中的孩子:则更多采用自主阅读的方式,多读名著,家长们则不必更多指导,应采用倾听和讨论的方式,鼓励孩子们发表见解。一本经典的书,在不适合读的年龄扔给孩子们,不仅仅是拔苗助长,更有可能是深度伤害。自己不是教育专业或文学专业,做不好亲子阅读既为亲子阅读,自己亲近孩子,一起亲近阅读,是最为根本的任务。俗话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和孩子一起阅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了,要知道,陪伴正是最长情的教育。我认为哪一种书好,就只给孩子读这一类书孩子们的个性和爱好是不一的,可以采用家长推荐和孩子自选的方式来让孩子和书亲近。把书买给孩子,自己不读只有书显然是不够的。家长买书一定要考虑书籍的质量,还要考虑这些书是不是适合孩子们读,孩子们在计这些书的时候能否从中学会阅读,拓展视野,发展思维。亲子阅读,说难也难,说易也易。考虑得越多,想得越周全就越容易做好。而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榜样的父母都不读书,孩子有怎么能静下心来读书呢?过于急功近利,要求马上出成绩不少家长,让孩子读书,总是抱着很强的功利目的:为了提高做阅读题的正确率,为了提升写作水平——总之,希望通过多读书,马上提高考试成绩。家长一定要打消“立竿见影”的想法。阅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慢慢熏染和浸濡。不要指望读了几本书,就马上成为阅读高手和写作高手。阅读,不是发酵,不是膨化;阅读素养、写作素养,不是一两天可以速成的。认真读了,用心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会见出功效。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很多时候,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先把阅读做扎实,后面的事情,水到渠成、瓜熟蒂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