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中有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期盼着每一名学生都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老师怎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学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可见教学并非易事。他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教法和学法,需要我们不断改造创新。今天阅读了《教学勇气》这本书中的导言部分,给了我些许启发。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与学有效配合,才能让学生不断成长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快乐也有痛苦。快乐时我们不断前进,痛苦时我们更应知难而进,而非逃避,我们要真正去守护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小学阶段的孩子,大多都具有向师性,我们更应该在充分认识自我和学生的前提下,开展教育教学,切实做到身正为范。
认识自我,认识学生,才能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当我们不能认识自我时,我们如同没有了方向,不能懂所教的学科;当我们不能够了解学生,我们就不能教好他们。我们在认识自我的前提下,认真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让我们的教学顺利开展,才能让每一名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于教中不断反思,学生于学中不断探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辅相成,实现真正的教育。作业一名教师,要不断拓展教与学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不能只为了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学生的德育和体育教育。我们自己的心灵舒适自在,跟孩子交往自然就会更加和谐。我们认识到教育教学是有意创造孩子发展的方式,而优秀教学要求我们真正懂得意图和行动的内外源泉。
当今社会中学校的孩子,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同,性格各异,如果我们统一教学,很难实现教学统一。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孩子施展不同的教育方式显得更为重要。由于每个家庭孩子少,造就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集体意识感有待培养,而作为教师,在孩子小学阶段的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引导孩子发现成一个全面的人,德育为先,先学做人,再学做事。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是小学生的特点。作业教师,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素养,引领孩子发展,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