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和技巧之背后
认识自己
在导言和第一小节中都提到了认识自己,自己授课的课堂气氛,亦是欢喜的课堂,亦是毫无生气的课堂;也许是刚刚踏入新岗位处于迷茫新手期,也许是怀疑自我的能力,也许是感到焦头烂额的焦虑期,也许是可以得心应手的熟练型,我们时不时或者偶尔都会感到烦恼或者着急。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是爱,是热爱,是热爱学生,是热爱教学生涯,因为热爱所以会思考,会想做的更好。
在文中老师说到因为学生的讨论或者意见的不统一,再提醒他们学会倾听时,气氛被破坏,对话被中止,在焦虑中笨拙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冲突。我想起了,在课堂中总会有小动作的同学,讲悄悄话的同学,如果不去制止,他可能会变本加厉或者其余的同学也去效仿,但是如果去制止,即使可以处理的很完美,一定会打乱老师或者课堂的节奏,也会造成一部分同学的注意力转移。用温和的态度在描述,或者重点强调时的歇斯底里,他都觉得不管我的事情,只要没点到我的名字就是没说我,我坐的认真就是我听的认真,我听的认真就是我脑袋中都学会了,都记住了,其实不然,在课堂不难发现一节课做的最端正的同学,叫起来没听进去一个字。这就联系到了真正的好的教学。
真正的好的教学———-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
在所教授的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建立联系,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好的老师,不可能使用相同的教学技巧,有的老师滔滔不绝,有的老师惜字如金,有的老师题海战术,有的老师天马行空,他们却有共同的特质,把自身的认同带入到工作中,讲自己,所教学科知识和学生们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于学生自己去编织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使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好老师形成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就像是记叙文永远比议论文要感人,也许是某点感同身受,或许是事实相似,以现实的例子似乎更能引起共鸣,或者令人印象深刻。
教学牵动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就是这样的,为了孩子付出的时间精力,当看不到收获或者收获甚小时候越感到伤心。越是热爱教育的老师,越是伤心。
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将教师,学生,学科编织到学习和生活的共同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