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读书点亮生活(利津家长见面群分享)/684
晨曦大王/田亦涵/田君瑶妈

2月26日星期日晴

读书点亮生活

主题:假如说,我们生活就如一杯白开水,不得不喝,却又索然无味,那么就请拿起一本书吧,因为书,就犹如我们放在案头桌几的那一挫儿茶叶。当茶遇到水,不只是颜色变了,味道也变了。当书浸润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假如生活就像是在夜色中赶路,充满迷茫,那么请一起来读书吧,因为书犹如一盏灯,当我们开始读一书的时候,“读书”真的就点亮了我们的生活,当我们不够富足的时候,请读书吧,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当我们不够优雅的时候,请读书吧,因为书中自由颜如玉,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当我们的生活陷入迷茫混乱的时候,请读书吧!因为“书犹药也,可以医愚”

分享主要内容

“ 读书无用论”因何而来?“读书是谁的事儿”?读书到底有何用?

当我们孩子还是个小胎儿的时候,妈妈的读书声就开始陪伴他们啦,那个时候,妈妈的读书声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孩子们还在妈妈怀里的时候,会牵着妈妈的手走路的时候,孩子们自己满大街跑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一直在读书给孩子们听,父母的读书声一直陪伴着孩子们成长。直到后来慢慢的长大,步入校园,走过漫长的十几年的求学路,再到后来步入社会,父母的读书声逐渐的淡出了孩子们的生活,书也慢慢的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读书似乎变得只与学校,升学,考试有关。甚至后来,我们有了工作后才发现,在学校读的书和我们的工作几乎没有关系,领导没有因为我们的学历高那么一点点,就直接给我安排一份既轻松又高收入的工作,甚至有些大学生,毕业之后都找不到对口的,合自己心意的工作,有的甚至在家躺平了,于是好多的人会慢慢的觉得“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呢!读了这么多书,什么价值都没给家里带来不说,反而花了那么多钱!还不如人家谁谁,早早的就工作啦,到现在已经挣了很多钱啦,人家有了车也有了房,人家也有个漂亮的媳妇有个帅气的老公,人家的孩子都老大了。你看你,读书都读的都成什么样了?连个像样的工作也没有,整天高不成低不就!读的那么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我们一直在困惑“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已经踏上了求学路,我们的又开始了:要求孩子刻苦,再刻苦.,努力再努力。读书是为了以后有更多的选择,现在不吃读书的苦,将来要吃生活的苦。这些话成了孩子们耳边的“紧箍咒”。

在我刚参加工作时,也是觉得,“好多同事都没有像我那样,读了那么多书,但是我和她们从事的都是一样的工作,曾经,我理所当然的认为,我应该比别人的工作岗位要好一些,我应该比别人赚的钱多一些。我应该……。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后来,我遇到一个中学同学,人家中学毕业之后不久,就开始自己做生意,到现在已经是小有成就啦。再看看自己,真的是,更加的自卑。我几乎都不愿意出门了。更加的后悔“当年早点工作的话可能现在也混的不错了吧,最起码攒的钱比现在多”可以说,当时我就是一个“读书无用论”者。可是我却更加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比我更优秀,好像只有这样自己才会脸上有光,才会觉得自己这些的书没有白读。作为妈妈,自己不读书,不上进,却要求孩子一定要成龙成凤,现在想想这是错的多么离谱,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却要求孩子一定超越自己,于是家里几乎没有安稳的日子。

“ 孩子读书学习,家长看电视,玩手机,最多就是晚上辅导一下功课”我觉得已经尽到母亲的职责了。“读书是孩子的事”这也是我之前一贯的想法,“早就不上学啦,又不升学,也不参加考试啦,还读那么多书有啥用?与其读那些闲书,不如找个工作挣点钱”“上学的时候都没想着好好读书,现在更不可能啦!现在再读书开什么玩笑!”爸爸则一直是这样的想法。“孩子小的时候不识字,陪着孩子偶尔看看书,就不错啦。”整个家庭的氛围都是这样的,还指望孩子将来有出息,孩子一有不如意的地方,就指责,打骂,说教。说孩子一直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也不为过,而我们作为家长却是丝毫没有知觉。后来发现孩子与我们家长越来越远,整个人都没有精气神,没有同龄男孩子该有的阳光快乐,有活力。才意识到:出问题啦!“有问题,就要解决,孩子的问题,自然是孩子的错,那么想办法管好孩子就好。孩子成绩不好,想办法报班补课,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管他病根在哪,先治的不疼了再说,只要给我个方法,把孩子的问题立即解决了就好,我要的是怎样改变孩子,不要跟我谈是父母的问题。可是世界上没有灵丹妙药,可以医百病,对症下药才管用。不能做到“斩草除根,”那么就做好“春风吹又生”的准备,这边还没有摁下葫芦,那边有起了瓢,整天都是解决不完的问题。于是只好开启漫长的“求医问药的路”,搞不懂读书是谁的事儿,搞不懂孩子该如何去带,如何去引导,就只能每天都忙着“求医问药”,还无法治好病。

“书犹药也,可以医愚”。在听过万校长的直播课后,这句话,震撼了我,唤醒了我。我们为什么会经常焦虑,因为我们静不下,然而只有静下来的才能生发出智慧,我们为什么静不下,因为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协调,不同步,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犹如我们的两条腿,但是现在这两条腿的步伐不一致,精神生活的脚步已经远远跟不上物质生活的脚步了。后面的“腿”一直喊“你等等我,你走的太快了”物质生活的脚步却说“我如何慢下来,我如何等你,你没看到别人都在狂奔吗?是你自己跟不上,还怨得了我吗?”如果我们的两条腿是以不同的步伐走路,我们一定会慌乱。我们自己不协调了,怎么办?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孩子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要好好学习,你快点,你再快点,我们自的精神生活匮乏了,跟不上了,于是就让孩子们快马加鞭的去赶,可是他们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我们读不懂现在的孩子,所以我们就无法走进现在的孩子们。孩子们是生活在新的时代,而我们的观念已经老旧了,如果我们一直秉承着自己的观念,自己老一套的方法,在现在的孩子们身上已经不管用了,已经过时了,那怎么办?只有读书,学习,让自己跟上现在的生活,让自己的精神充盈起来,我们只有自己做到了是一个学习型的父母,才有资格要求孩子做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现在已经不是拿着棍棒赶着孩子的年代了。因为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有吃过生活的苦,所以他们自身学习的动力远远不如我们小时候,我们知道,只有好好读书,才能远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才能改变生活。所以不用打,骂,催,我们也知道还是读书好。可是现在的孩子失去了“生活之苦”的这个鞭策,他们就很容易迷茫“读书是为了什么,学习是谁的事?爸爸妈妈现在也没有学习,没有读书,照样过得很好,”所以现在的孩子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一个好的榜样。父母把读书学习看成是终身的事儿,父母秉承“活到老学到老”,孩子也会有样学样。要想让孩子学会飞,不只是要给他一双翅膀,也要先飞给他看,让孩子们先看到飞行的样子。但是如果我们读书的时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就没有资格要求孩子们一直优秀。只有我们先爱上了读书,孩子们才会喜欢上读书。

就在认识了武校,接触了亲子日记之后,看到诸多优秀家人的日记,听到他们分享自己如何带孩子,觉得生活突然打开了一扇窗,一下子敞亮了,有了新鲜的空气,有了阳光。“原来别人家的孩子,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原来人家的家庭氛围都是这样的”不管是有秀的家长托起优秀的孩子,还是优秀的孩子成就优秀的家长,都源自于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一个好的家庭磁场。在这些优秀的老师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父母都有很强的学习力。不管是为了工作的需要,还是工作之外的,他们都爱好学习,爱好读书,他们给孩子创造的都是“书香”的氛围,他们在孩子们的眼睛里都是一直不停的学习。并且这种学习也好,读书也好,都让家长自身有了很多的改变,变得更有温度,变得让孩子们更愿意亲近。就像我们万老师每天早上的经典读书分享,用经典来引导生活,把生活的感悟和经典结合起来,“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那么我们的生活还会离得美好很远吗?

当我们愿意迈出改变的第一步,有勇气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那么我们将会接触到更多不一样的人,事,物。身边的朋友圈也不一样了,慢慢的一些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当我们身边的人都在读经典的时候,都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也不由自主的拿起了书,“别人都那么优秀了还在不停的学习,作为这个圈子里的一员,偷懒也不好意思,因为不学习,不读书,就和这个圈子没有共同语言啦,就会被淘汰,就会出局了。当发现别人出口成章,句句经典的时候,会不时的鞭策自己“再不行动就落后啦。”“被裹挟着前进,被推动着前进。”在一群正能量满满的人里面,时刻都是这样的感觉。

“读书点亮生活”,当我们也捧起一本书的时候,我们也会生发出智慧的火花,犹如我们满满人生路上亮起的一盏盏灯,点亮了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的生活,物质上是富足的,但是精神上却是空虚,人一但精神上没有了支撑,就像是没有了主心骨,没有了让自己安定下来的能力。“定能生慧”。人只有心安定了,方能生发出智慧。但是如何才能让自己定下来,听听音乐,读读书,如果没有时间读,那么听别人读也是很好的。我们的生活不应该只充满了“钱”的气息,也要有一股清流,那就是“书香气”,当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车水马龙中匆忙奔波时,一定记得给心灵一隅充满鸟语花香的空间,那就是“书香气”。书犹药也,可以医愚。

当我们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像缺了什么,那么就是提醒我了该给自己“充电”了。该充实一下自己的内心了,我们的生活,不只是用事物填饱肚子,更需要用精神食粮充实自己的内心,当我们的心里一直是充盈的,心才能有静下来的力量,如果我们能慢慢的做到做到心平气和,心静如水,那么我们就会慢慢远离,鸡飞狗跳。快速发展的物质生活,不是我们必须快速奔跑的唯一理由,我们真的应该适当的放慢脚步,给我们的心喘息的机会,给我们的心充电的机会,如果我们的心里整天都是一团乱麻,那么即使我们拥有多么丰盈的物质生活,多么奢侈的物质生活,依然是过得索然无味,因为我们的心灵太匮乏了。我们可以在闲暇之余,捧起一本书,慢慢的读,慢慢的品,不要求每天必须读多少,慢下来,让自己的心慢下来才能发现生活更多的美好,忙碌了一天,工作了一天,真的是特别的累,所以我们在工作之余需要慢下来,再慢下来。如果没有时间读书,那么可以听书,听别人读书,感悟自己的生活,我们当我们慢慢的开始读书的时候,当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会发现“书犹药也可以医愚”

今天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跟各位优秀的老师们一起学习,不是因为我在读书这方面做的多么好,也不是因为我每天都能坚持读书,更不是因为我在家孩子在读书这方面做的多么的优秀,只是因为我在读书这方面我受益了,尤其是万老师的蒲公英经典早读直播开始之后,我尽量的每天都参与,没有连麦的机会就听大家读,或者自己在群里发语音读,最后听大家分享读书的感悟,参与读经典的这段时间,受益不止是我自己,不管是孩子上网课的时候还是寒假期间,我和孩子们的相处还是比较好的,孩子也很自律,每天早上都是自己起床,自己写每天的功课,虽然他的学习成绩算不上优秀,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寒假结束之后的考试,虽然没有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比自己最好的那次成绩也还差好多,但是在班里的排名却是前进了很多,这说明我们在假期里的付出有了收获,孩子自己也积极的参与连麦读书,这说明什么,如果我们家长做好了榜样,做好了引领,孩子们不需要那么多的督促。孩子会觉得妈妈那么用功,妈妈通过读书改变了那么多,我也要读,我也要变得更优秀。我觉得我没有费多大劲,他做的却那么多好,没有参与读书,和学习家庭教育之前,我为了孩子的学习购买了很多网课,孩子学不会,我就让自己先学,然后再教孩子,授课老师也为我的这种和孩子一起学习的精神点赞。老师教的是阅读和小古文,我觉得老师讲的特别的好,每个知识点都是掰开了揉碎了讲,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作者的生平背景,以及一些逸闻趣事都有涉及,小古文则是把文章背后的故事,主要人物的相关故事,都讲的很细致,很精彩。当时孩子还上小学,时间也比较的充足,可是他学的却不是那么的积极主动,也没有取得我想要的结果,最后他自己直接不学了,当时我觉得自己真的是用心良苦,可是孩子整个的状态却是远远不如现在,当然也和我当时对孩子的引导方式有关。同样的是读书,之前是为了孩子读,现在是为了自己读,对孩子还是自己带来的影响截然不同。当我们为孩子读书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提高对孩子的期待,会不由自主的要求孩子必须怎样,但是当为自己读的时候,是用心在读,当我们的期待降低,不追求每天必须读多少,每天必须学会多少的时候,我们感悟到的学到的却是很多。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906044
推荐日记
《日记》
《2023.2.19 晴 周日》
《总结》
《随手记 23年2月19日 晴 周日》
《周日》
《小吃货,小财奴😄》
《初心易得,守心不易》
《阅读打卡第二十四天》
《期末总结》
《爸爸读故事》
《亲子日记317篇,2月19号。不如闺女坚持的好》
《2022年2月19日 星期日 天气晴》
《《氓》》
《 列宁之母:大胆说出你的错误》
《总觉得自己也挺对》
《我的父亲》
《20230219星期日晴亲子日记第63篇》
《做好自己(307)》
《2023.2.19号 星期天 晴 家庭火锅》
《端正学习态度》
《日记》
《220篇 学习真的很有用》
《 2023年的想法》
《许梦洁爸爸亲子日记》
《2.19 天气晴》
《随记》
《为什么呢?》
《第5篇 煎鸡蛋》
《参加宝宝宴》
《我是小鱼》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