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生活中无法获取的内容,活到老学到老。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时,才能真正把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科目结合在一起。而教师的勇气在于始终坚持心灵的开放,当教师不再只有教师的身份,和学生平等时,教师才是真正的自已。
何为自身认同?就是自已承认自已,是所有力量的汇聚;那何为自身完整呢?无论是好,还是坏,都是自已的一部分,是真实的自已。通过艾伦和埃里克的小故事,明白无论干什么事情,都应该把自已最真实的一部分,充分展现。
布贝尔说过“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对新的相遇保持开放的心态,试着去区分自身完整的人和自身不完整的人。
当年复一年,教师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可能会失去对教学的热爱,忘记当时成为教师初衷,这怎么办呢?教学不仅是教学生,而且是和学生家长处理各种矛盾的过程。顺应大潮流,等待教育的改革,是国家基于教育拨款、方法论、课程以及制度的重建。另一种方法是自已说了算,找回对改变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内部力量的信念。时刻警醒自已:内部世界的真实性可以给予我们影响客观外部世界的力量。
在本章的前言部分,文章引用了萨敦的诗歌《如今,我终于变回我自已》:
我,曾历经沧海桑田
戴着别人的面具
不断迷失,失去我自已
……
如今,我终于变回我自已!
我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是这样的:或许,初为教师的自已,信心满满,对教育事业满满的憧憬与向往,当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态度慢慢发生变化,忘记了自已为什么要成为教师?自已应该怎样对待学生?自已如何对学生的家长交代学生的学习?……直到有一天,突然找回了教育的初心,变回了那个积极向上、阳光的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