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孩子读书的时候,看到这么一段话,挺好的,记录一下: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爱是健全人格的基础。生活中,有的人充满了爱心,知道如何去爱人,与身边人有着良好的关系,他们自己也得到了他人的爱,收获了幸福和快乐;而有的人却缺乏爱的能力,自私、冷漠,对周围人表现出怀疑、敌对的情绪,很难关心、理解他人,却又苛求他人的关爱。后者的性格、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在儿童时期缺乏关爱造成的。
在表达对孩子的爱上,重要的不是妈妈觉得自己有多么爱孩子,而是要让孩子能够更多地体验到来自妈妈的爱。有些妈妈对孩子照顾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她们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把全部的财力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孩子,结果却发现孩子与自己的隔阂反而越来越大。事实上,妈妈对孩子的爱仅仅局限在物质奉献上是远远不够的,亲子之间平等、亲密的交流能够让孩子更多地体验到来自妈妈的爱。一个小学生的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真希望妈妈能经常对我笑笑,能在睡觉前和我说声‘晚安’。”没有孩子不渴望与妈妈的感情交流,妈妈不要因为忽视了这一点而让爱的质量大打折扣。
孩子需要妈妈的关爱,一声“宝贝”,一句“我爱你”,一个充满温情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热情的拥抱……都是妈妈爱的信号。从中,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感觉到自己是“受宠”的,这会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快乐,让他们的成长充满了能量,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所以,妈妈不要吝啬对孩子言爱,不要疏于对孩子爱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