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20 晴
记得那天去姥姥家,因为平时下午都是有兴趣班的课,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周六上午写作业,不过今天例外要去姥姥家,所以大宝就得提前写一点作业或者回来后周六下午上完课,周六晚上写,按照计划去姥姥家下午回来没耽误上课,下课后我才把试卷打印出来,一共打印了5面,大宝周末时间也有限因为有画画课和写字课,所以今晚任务就重点了,一开始大宝计划是周六晚上三张,周末两张的,自己在屋里写作业,不一会出来把我叫进去,:“妈妈,我觉得如果把那两张留到明天,那上完课玩耍的时间就又少了,所以想了想就一口气做完了”,我一听这不会没啥质量吧!急忙拿出试卷看了看,虽然书写没有那么完美,不过还算是认真完成的吧!我问“你这一口气完成,不会烦呀!”大宝:“不会呀!这样都完成明天就轻松了呀!要不明天时间少,做作业就太紧张了,这样利用今晚的时间完成多一点,明天就轻松喽!”这计划着实有点捉摸不透哈哈,这难道也是个人爱好嘛!
学习分享时刻:家长群里经常有家长抱怨:很简单的作业,本可十分钟就搞定,可孩子非得磨蹭一两个小时才能完成,只要不催,他就边写边玩。那火噌噌噌地往上蹿!陪写作业的爸妈真是伤不起啊!
孩子磨蹭是父母最为头疼的事,从早上睁开眼,就被没完没了地被催促着:快起床、快刷牙、快洗脸、快吃饭、快写作业……
孩子变得麻木,父母也是焦虑不堪。
为什么孩子没有紧迫感?为什么非得用鞭子赶着才肯动?
归根结底,是因为孩子缺乏时间概念。尤其是一级的孩子,他们有些连钟表都还不太认识,所以对1分钟、10分钟、半小时是没有时间长短概念的。
父母应该改变策略,先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时间到底有多长,比如:一分钟是60秒,一分钟我们可以慢慢地跳60下;10分钟就是你们课间的长度;半个小时就是3个课间那么长……等等。然后,把掌控时间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做时间的主人,自己掌控时间。
与此同时,父母可以陪孩子做这4件事情:
1、和孩子一起制定可行的日程表,记录每天早晨穿衣、吃饭、晚上洗澡、写作业等所用的时间,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可激励他抓紧时间,专注做事。同时,家长也要给予适当的表扬。
2、用“计数”游戏的方式,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
比如孩子洗脸,你数20个数,你数完20 ,他洗脸必须完成,这样不但能对付孩子的磨蹭,还能增加洗脸的趣味性,孩子不再把洗脸当做一个烦人的“任务”,而是一个好玩的游戏。
3、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小闹钟、计时器或提醒器,用这些好玩的物件代替父母的唠叨,孩子喜欢,自然而然就会自律。
比如可以给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定时20分钟,20分钟一过,闹铃一响,要求孩子离开电子屏幕,这样的效果比你在一旁唠叨要有用得多。
4、大人也参与到“反磨蹭”的游戏中来,大人和孩子彼此监督是否有磨蹭的现象,如果谁磨蹭就要受到另外一方的惩罚,从而在相互监督中加强时间观念。
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刷牙,家长故意磨磨蹭蹭,比孩子速度慢多了,让孩子发现并对自己施以小小的惩罚,孩子会为此很有成就感,自己也会不自觉地加快速度,防止被罚。
记住,孩子时间观念一旦养成,尝到做事快速利索的甜头,再想让他磨蹭都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