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1 周二 天气:晴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也是龙抬头的日子。按照我们当地习俗,这里有炒糖豆一说。
小时候,在农历二月初一的晚上,妈妈无论多忙,无论多晚,都要赶着炒花生和黄豆。炒熟的花生,浓浓的香味弥漫整个屋子。我们姐弟三人会帮忙搓花生皮,灵巧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搓去上面的红皮,露出花生里边白嫩的肌肤。最后妈妈用簸箕重新检查,挑拣出变质的花生,这个步骤算是完成。
接下来就是熬糖。白糖在微火加热中被慢慢搅拌,渐渐地白糖颜色发生了变化,由白色到微黄再到浅咖啡色;形态也由固体到冒泡粘稠再到拉丝。当用筷子蘸一点糖扯一下拉丝时,得赶紧关火。这时,迅速把准备好的花生,黄豆放进去糖里迅速搅拌均匀。熬糖才是真正考验做糖豆人技术的时候。虽然在我们的小时候,妈妈总是觉得她熬糖的火候把握不好,每次做出来的糖豆不是火候轻了,就是糖熬过了。经常是花生裹满了原糖,糖豆像一个个穿着棉衣的士兵,独自站立在自己的岗位上,包裹着的糖的花生胖得可爱,虽然没有粘到一起成形,但丝毫不影响它的甜,不影响我们争抢享用的快乐。有时候火候大了,粘成为了一大片,拉丝效果好到成为一个整体,就像大球一样。这时,爸爸妈妈一齐上阵,把大球弄出来压平,做成薄一点的糖饼。于妈妈,这是一年一次的练手技术活。尽管每次的糖豆在妈妈看来都差强人意,但是,丝毫不能阻止我们吃糖豆的热情和快乐;阻止不了我们盼望熬糖豆的着急心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做了妈妈。偶尔也会学着妈妈当年的样子熬糖豆。不同的是,妈妈的技艺是在一年年熬制糖豆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我则可以看着网络上的视频,照样子来学着做。当然,因为我有视频帮忙,少走一些弯路。其实,熬糖豆不在于做出来的效果有多漂亮,图的就是个高兴的心情,节日的仪式感。
如今,忙碌的日子让我们越来越淡忘这个习俗了。每到节日,机器熬制的糖豆几乎在每个超市,大集都能买到。大家为了方便就买一点算是过节。亲自熬制糖豆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我们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却随着一年年的仪式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