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在做许多事情前,设想时总是觉得很好,真的动手做一做,方知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设想时无限美好,躬行时问题多多”,有时,我们需要亲自去做一做,才能真正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我们需要去尝试站在做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方能确知目标的设定是否恰当,过程的指导是否有针对性。
以前早上给果果吃鸡蛋,要么荷包、要么油煎、要么水煮,自从学会了用空气炸锅烤鸡蛋。果果直呼好吃,再不肯吃从前的荷包、油煎、水煮。做好后,按自己口味倒上一点“生抽”和“香油”,就可以享用了。做起来非常便捷,省时省油,味道鲜美。
看我做了几次后,果果主动提出想试一试。我想,这么简单,应该一学就会,所以就放手任由她做。可是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烤鸡蛋,闺女却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遭遇了我未曾预料的种种“困难”和“问题”。首先碰到的问题是“磕鸡蛋”,第一次“磕鸡蛋”,她把蛋清流的到处都是,第二次很小心,结果半天打不出鸡蛋,第三次,我告诉她把两个大拇指放到磕口处,两只手同时向外稍用力,结果“啪”的一声,她磕出的鸡蛋稀巴烂,分不出蛋黄蛋清,我俩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终于磕出个完整的鸡蛋,把碗放进了炸锅中,只待放些调料就可享用了。正当我垂涎欲滴,美美坐着静等享用果果的“胜利成果”时,她在厨房又一声“糟了”,我忙问怎么了,果果端着碗,皱着眉,憋着笑,向我走来:“妈妈,我不小心倒了半碗生抽……”我的天!又是一阵控制不住的爆笑……
笑过后,我不由得思考,为什么在我看来“如此简单”的事情,果果做起来却“问题多多”呢?原来,“如此简单”是站在大人的角度上,“问题多多”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如此简单”是在成人的生活经验上,“问题多多”是在儿童的生活经验上……角度不同,已有经验不同,当然结果就会不同。问题是,我们在设计教学、考虑问题时,似乎总是忽略掉孩子的角度和儿童的经验,我们靠着想象和想当然,去为孩子设定目标,去怀揣期待设想结果,而一旦未达预期要求,往往会责怪孩子而很少关注自己的目标和期待值是否适合孩子,是否是孩子的发展需求。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反思和调整的是自己,而并非儿童。
“想象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已有经验去考虑问题,我们会得到更加客观的信息,会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