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光,项链变成锁链;十年辛苦,悲剧亦是闹剧。”这是一位读者在读完莫泊桑《项链》后写的对联,总结十分精辟。
短篇小说《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884年。
莫泊桑用他的犀利笔法,叙述了一个女人爱慕虚荣,却终被虚荣所累的故事。
我在初读这篇小说时,也为玛蒂尔德受惩戒的结局拍手称快。
可时隔多年再读,却发现:玛蒂尔德身上,还有诚信与担当,勇气和坚强。
虽然十年辛苦,她不复青春美貌,可是这些品质依然透过她的沧桑,熠熠闪光。
女人越是在困境中,越是要成长。身处尘埃,虚荣是自卑的外衣。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美貌与忧伤总是形影相随。”
小说的主人公玛蒂尔德正是如此:她娇美动人,心高气傲,却出生在小职员家庭。
她为此忧伤不已,因为她明白她的前景终将被出身限制。灰姑娘嫁给王子的剧情,只会在童话里上演;现实生活中,门当户对才是铁律。
因此玛蒂尔德根本没有机会攀附名流,只能将就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
这样的婚姻让她堕入痛苦的深渊:她觉得自己天生丽质,本就该住豪宅、着华服,享珍馐美味;可是她只能居陋室、穿布衣,食粗茶淡饭。她曾经有位高贵优雅的朋友,但是她不愿意和她来往了。因为每次去看望朋友,两人判若云泥的生活,都会加剧她的痛苦。这种痛苦或许我们都品尝过:参加大学同学聚会,到了之后发现,别人开的是豪车,你骑的是“宝马”;朋友婚宴上,你和同桌的一位女士撞包了,可人家的是限量版,你的是高仿……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没有自卑也多半不会有虚荣。
心理学家说:人的自卑多源于出身,而虚荣恰是对自卑的掩饰。丈夫也深知她的虚荣,于是千方百计弄来上流社会的晚会请柬讨她欢心。
为了置办一套和这种场合匹配的礼服,她花了好不容易积攒的400法郎;又收起自尊,去向她的好朋友借来一串钻石项链。
荀子说:“人生而有欲。”欲望是与生俱来的,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本无可厚非,但欲望过了头就是虚荣。
如果不加以节制,任由虚荣心膨胀,就会变成“定时炸弹”,终有一天将你的生活炸得面目全非。
若身处尘埃,就无需过多仰望。高处有高处的风光,低处亦有低处的风景。
人惟有安守自己的位置,才能过好自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