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为什么要尽可能让孩子上好学校?
月光宝盒

“沉默的螺旋”理论讲过:

大多数人在用自己的态度做出选择时会有一种趋同心态,当个人的意见与其所属群体或周围环境的观念发生背离时,个人会产生孤独和恐惧感。

于是,便会放弃自己的看法,逐渐变得沉默,最后转变支持方向,与优势群体、优势意见一致。

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优势意见强化抬高、确立为一种主要意见,形成一种螺旋式的过程。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也是如此。

当班内的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努力学习时,“努力学习”就会变成一种主流倾向,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支持和追捧。

在这种环境下,不学习的人就会变成一种“异类”,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恐惧感甚至是羞耻感,而不得不选择顺从主流,加入努力学习的大军,荀子所谓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10来岁的孩子,你跟他讲再多的大道理,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没有太多的选择权,会很局促,他们没什么感觉。

他们渴望的是我在现在的群体里极度舒适,是一个优秀的,被人认可、觉得很厉害,被喜欢的孩子。

好学校和差学校,“厉害孩子”的标准是不同的。

好学校的孩子也攀比,但他们比的是学习力。

在我看来,好学校,最核心的价值不是老师好,教学水平高,而是因为好学校都是相对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群体。

有一帮优秀,爱学习的小伙伴,学习氛围必然会更好,同学之间潜移默化的你追我赶,会形成一种彼此赶超、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

如果过程中还萌生了某个远大理想,并愿意为之付出巨大努力,唤醒了自驱力的觉醒,那将是另外一个巨大的惊喜。

学而思一亲老师说过一句话:孩子的成绩,小学看家长;初中看伙伴;高中看自己。

说的就是,小学孩子,家长足够重视,孩子一般学习不会太差。

上了初中,老师、同学、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家长和孩子自己。

而高中,孩子心智成熟了,别人对他的影响相对有限,决定孩子成绩走向的只能是自我驱动。

所以,在学生年纪不大,自驱力还不足,但自我意识却快速觉醒的初中阶段,帮他找到一帮优秀的小伙伴、战友,在学习的战场上,就等于有了神助攻,至少不用担心被人拖后腿。

如果可以,在孩子和家庭可承接的范畴内,尽量帮孩子争取一个好学校吧。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913162
推荐日记
《亲子日记第七篇》
《人生的真谛》
《遇见美好》
《弟子规一》
《2月24日星期五352》
《做好自己(358天)》
《随手记》
《为什么要尽可能让孩子上好学校?》
《每天进步一点点》
《儿子的进步》
《亲子日记231(记录)》
《随记》
《亲子日记第26篇》
《亲子日记 第11篇》
《学会等待—1600-790-490》
《姐妹俩的舞蹈》
《关于改名字(记录生活第9天)》
《 美味的晚餐》
《随笔332》
《画画》
《2023年2月24日 星期五 天气阴》
《法律启蒙书》
《亲子日记第187篇》
《亲子曰记第85天》
《跳蚤市场》
《亲子日记第七、八、九、十篇》
《2.25》
《亲子日记为爱而写》
《2.24 第九天》
《闺女带给我的快乐》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