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家风建设。想要省心就得省心;省心了就可以省心。
世间最大的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我们现在度过的每一个浑浑噩噩的日子,都是我们梦想破碎的前奏,是我们通向未来平庸人生的滑梯。
今天我们给了自己玩手机的自由与快乐,明天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痛苦与懊悔的根源。
很多时候,不是手机夺走了我们的孩子,而是我们拱手把孩子推给了手机。
生活中,不少父母自己就放不下手机。每天下班回到家,眼睛还一直盯着屏幕,嘴上说着“爱孩子”,可给孩子的,却是忽视与敷衍。直到某一天,他们想让孩子远离手机时,才发现孩子已经中了手机的“毒”,深入骨髓。我们总是不停地给孩子讲大道理,但却忘了:孩子不会乖乖听从大人的话,他们只会模仿大人。很多时候,正是教育和陪伴的缺失,“培养”出了沉迷手机的孩子。父母,才是挡在孩子与垃圾快乐之间的那一堵墙。
如今这些在钢筋水泥和电子屏幕中长大的孩子,远比我们小时候要孤独得多。他们吃喝不愁,但缺少父母的陪伴,也缺少能够一起撒欢的玩伴,只能在虚拟世界里,寻找那种被关注、被需要、被肯定的感觉。手机和游戏,就这样成了孩子孤独时的救命稻草。所以,为了让孩子远离手机,父母不妨每天都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做孩子的成长伙伴。带他爬山、打球;有时间了,陪孩子一起四处旅游;听孩子讲述自己的快乐和烦恼。
一个家庭里,父母是什么样,远比为孩子做了什么更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标杆。
当孩子沉迷垃圾快乐时,相比打压、控制、殴打,更重要的其实是学着接纳孩子,和他一起在学习和娱乐之间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模式。
真正毁掉一个孩子的,不是电视,不是游戏,也不是手机。而是不够自律的父母和撒手不管的教育。
很多父母感叹孩子离不开手机,是因为只做到了说教,却忘了言传身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那些痛恨孩子玩手机的父母,首先要痛恨的其实是自己。而一流的父母,都懂得放下手机、率先垂范,将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滴。并告诉孩子:没有什么快乐,比自由主宰人生更加痛快,也没有什么力量,比自律和坚持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