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6日晴星期天李美含妈妈亲子日记第1532篇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学会时间管理,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那些喜欢磨蹭、做事拖拉的孩子,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往往会发现,大多数孩子都是因为时间观念不强、时间意识淡薄,才导致做事效率不高、喜欢拖拖拉拉。
所以,为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家长们要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加自律,学习也更有效率。
4个方法教会孩子时间管理,父母不急不催,孩子自律又高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些优秀成功的孩子都是好的时间管理者。换句话说,真正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时间管理。
父母都知道,能管理好时间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但教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时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大部分父母除了“夺命连环催”之外,根本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最后往往陷入“催就动,不催就拖”这种死循环局面。
所以,我们如果想让孩子改掉拖拉、磨蹭的坏习惯,学会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首先就需要了解孩子拖拉、磨蹭背后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
01
孩子拖拉、磨蹭背后的3大原因
孩子为什么喜欢拖拉、磨蹭?总体来说,无外乎有三大原因。
1、没有时间概念
“1分钟,10分钟,半个小时……”这个对我们大人来说是很简单的,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5岁前的孩子很难搞清楚早上、中午和晚上;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他能理解的、最熟悉的场景入手教孩子掌握时间概念。
2、能力还不够
能力还不够的孩子,想快也快不起来,比如说,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自己拿勺子吃饭,餐桌可能就是“灾难现场”,因为他的精细动作发育还未完善,还不能很好的控制手中的勺子。
一般这个阶段的孩子用勺子吃饭洒得到处都是,慢慢用勺子舀起食物,再慢慢送到嘴边,其实这个过程食物已经掉了不少,最后精准投喂到嘴巴里的食物更少……这个吃饭过程费时不说,还不到实际的效果,不少父母就觉得是孩子磨蹭了还做不好,但在孩子身上是特别正常的。
3、催促导致的逆反心理
孩子有自己的节奏,你一直催催催,他就会很烦,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你不让做的他偏做。所以,父母们不要着急,放慢速度,不仅仅是让自己喘口气,更多的是为了让孩子去感知生活,感受周围环境,认识世界和思考未来。
孩子并不会因为一时的磨蹭,成为不负责任又拖拉的人。反倒是父母的包容、理解,会给他更多思考的空间,在每次尝试中学会自我处理、安排事情。
02
该怎么让孩子改掉拖拉、磨蹭的坏习惯呢?
为学习成绩而苦恼的同学,常常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他们觉得,要想把成绩赶上来,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补课”。但是,上学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又会布置好多作业。每天连作业都做不完,哪来的时间去“补课”?
于是,有的同学不得不压缩睡觉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等等,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人的生理极限了,不太可能再挤得出什么时间出来了,但进步仍然十分有限。
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可以用一句话解释:“学习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学习好的同学,看书做题很轻松,时间还剩下很多,可以用来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学习不好的同学,看书做题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根本挤不出时间来提高自己,只能越来越痛苦。于是,学习成绩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靠挤时间是没用的。就像穷人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效率。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再怎么挤也有限,但是时间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空间很大。
所以,想要让孩子的成绩得到提高,想要让孩子过上高质量的生活,都不得不先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具体有4个方法,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1、让孩子感受时间
想要孩子具备时间管理能力,基础工作是先让孩子了解时间。对于大人来说,看手表,确定几点几分,然后采取行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对于孩子,“时间”是个陌生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先让孩子具有时间意识。
具体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训练:可以让孩子感受白天和黑夜,一年四季,红绿灯倒计时等;可以让孩子养宠物或种植小花小草,引导孩子写观察日记,从小种子埋进土里到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到死亡,每一个时间段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加强孩子对时间概念的深刻理解,再加上家长的引导教育,让孩子知道自己也在时间中一点点长大,每一时间段都要有所变化成长;可以把时间和行动联系起来,比如说做什么事情需要多少分钟,比如说在家里放一个钟表,告诉孩子七点了,该起床了,还可以在家里放一个计时器,比如说画画30分钟,安一个倒计时,铃声响了就结束了,当然也可以用沙漏,让时间的流逝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