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克效应认知曲线中的核心观点是:整体水平差的 人往往认为自己很厉害 ,这个错误的认知源于低水平的人不能辨别自身的不足,当提高到一定水平,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时,反而看到了自身各方面的欠缺与不足,自信度会不断降低,而那个最低点就是“绝望之谷”,也是最难熬的一段时光 。所以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很多人最难熬有时候就会抱怨别人给我太多压力,别人告诉我的也不一定对,别人对我不够了解,别人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到今天我才认知到原来我一直是处在低水平中的,以前的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对老公,对孩子,对身边最亲近的人特别容易带来伤害 ,因为我太自以为是了,认为自己说得都是对的,他们如果不认同我,我就会生气,就会努力地辩解,这个过程带给我,带给他们的只有伤害。
而我们想要摆脱内心的劳累 ,就需要提高认知,需要不断提升自己,需要学习,学会与自己和解,我们和家人,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其实都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没处理好,因果缘由,学会与自己和解,当我们抱怨孩子不体谅我们的时候 ,那想想我们有没有让他参与到家务中、做饭中,有没有让他感受一下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如果孩子天天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中度过,他怎么能体谅到我们的辛苦呢?我们在埋怨孩子不好好学习,不好好读书的时候,那我们有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放下手机,也来学习呢?所以孩子一切的问题,都是我们的问题,一切的关系都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
所以,就在今晚儿子因为我没有带他去姥姥家而哭闹要离家出走的时候,我没有像以往一样的崩溃,及至大声呵斥他,更没有激起人性的恶。第一时间在内心问自己“为什么他会如此的情绪激动?”,是因为我强迫他找到乱放而找不到的充电器,当时我内心中的一个念头就是要给他一个乱放东西的教训 ,让他长长记性,给他惩罚,所以我的这个能量是负向的,我的心理是愤恨的,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里充斥着火药味。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充电器是他的,手表没电没法用,与我联系不上更着急的是他,我为什么比他还要急呢?所以在理清了与自己的关系后,我耐下心来,走到门口问他要去哪呀?他哭哭啼啼委屈地说“你不带我去姥姥家”,当时虽然也是在哭,但我没有了气愤,而是看到了一个撒娇的孩子,快十岁的男孩还有几天能这样哭泣了!真的是心态一变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就变了,我把他领进屋,也没有提充电器的事情 ,只是跟他讲现在这个点去姥姥家有些晚了,很担心地问他,你这大晚上的要去哪呀,出去了我们都会担心的,以后可不要这样,大晚上出去也不安全。
事情貌似就在我与自己的和解中结束了,但关于儿子经常找不到充电器或用的时候电量不足的问题还在我心里萦绕,我就和儿子说我上趟库房拿点东西,然后我就在库房里等儿子给我打电话 ,过了有十来分钟 ,手机来电,果真是儿子的,哈哈,好好找才能找得到嘛。
以前都是爸爸来电提醒“手表要充电了”,慢慢儿子就没有了自己东西自己管理的责任,所以父母舍得放手孩子才能够成长。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着急上火是难免,其实根源还在我们这儿,首先处理好自我的关系,与自己和解,才能够平和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