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我和睿爸抽空和睿睿去医院看了鼻子,因为她老流鼻血,睿爸和我比较担心所以还是去医院找大夫看下。当时老二也到了查体时间了,于是我们就先去了妇保院给老二查体,又去了中医院。睿爸在外边抱着老二,我带老大去排队,可以说人真的好多,尤其是耳鼻喉科,全是来看眼睛和鼻子的小朋友。前边那个小朋友跟睿睿一样竟然也是流鼻血,大夫给她用仪器照了下,说注意手部卫生,不要挖鼻子,我和大睿也认真听取了大夫的建议。出来时,我跟爸爸转达了大夫的话,不料爸爸接着就爆发了:“都是因为她不认真洗手,还老不爱剪指甲,抠鼻子不讲卫生,你看鼻黏膜糜烂了吧?”爸爸越说越生气,越气愤。妈妈第一反应:你也太不注意了吧,这是医院,为啥在那么多人面前教训孩子?我就有点生气:“行了,公众场合,别说了,回家吧!闭嘴,回家再说!”爸爸压根没有停下的意思,负面情绪很大,我赶紧拉着睿睿走了。回家后我反思了这个情绪事件,我觉得自己没有掌握爸爸情绪背后的动机,爸爸只是担心,紧张,所以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对睿睿的关心,而我对他的否定直接激起了他的反抗意识。午睡前我看爸爸情绪较好对爸爸说:我知道你在医院是对睿睿关系紧张才那样的。爸爸愣了一下,明显的被击中了,可是嘴上还是不想承认。我接着说:“你的关心没有被睿睿感受到,她只是以为你在批评她。”睿睿听到了我们的谈话抢着说:“妈妈,我没感受到,我觉得他在批评我!”“如果我在公开场合大骂你不讲卫生,你会咋样?”睿爸没吭声,沉默了。
在情绪事件中,我们要多积极归因,多换位思考,看见对方的感受,那我们就更容易沟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