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教学勇气》中的《启发引领我们心灵的导师》《铸造我们的学科》和《教师的内心》三篇文章,读起来还是有许多地方并不明白,也比较难懂,但是对里面老师说到的几个点有感触,下面就谈一谈这些感触。
我在想我当老师的初衷,当时是听从了家里的建议想找一份安稳的工作,第一年没有考上,第二年我奋战了三个月,在自家楼上出了吃喝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应考中才考上了老师。
我从10年开始参加工作,转眼间过去了十三年。如果让我回想这十三年来自己的教学,可能有些事情都很模糊了,但是我一直在践行着我初中高中老师的影响,他们都非常认真负责,虽然没有成为我心灵的导师,我受他们的影响比较大的,所以我在工作中也想做到老师的水准,课前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课下认真批改作业,对于学习跟不上的学生我会积极给他们进行辅导,整体上的成绩也还行,所以这十几年就这样一直走过来了。
对于我的学科意识我是这几年才有的。原来的自己不喜欢读书,也没有人逼着读书。这几年随着学生的变化,我感受到了教育似乎有些不一样了,学生也和原来的不一样,给我的教学产生了一些障碍,我也在想可能就是我不喜欢读书进步导致的。所以从2019年开始,我就买了一些著名教育专家的教学实录开始学习,包括学校里要求的一些读书。
在阅读中我开始开阔了视野,我才知道原来的我是多么可笑,把认真当成了教育的全部,才发现原来华应龙老师们的课堂可以那么精彩有温度,我慢慢地开始在我的课堂上去学习使用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也开始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就像在《铸造你的学科》中说到的那样,学科教学的目的最肤浅的就是灌输知识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较好的分数,但是这些却是我一直的理想和目标,这就看出来了我自己的肤浅。帕尔默老师说我们应该能够在学科教学中和学生产生心灵的链接,让他们真正爱上我们的学科,那种热爱是可以影响一生的。
这一点上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不过通过学习我也开始有了目标,那就是开始用学科和学生链接,不仅仅是和他们的大脑链接,跟要学会和他们的心灵链接。
这个过程对于现在认知的我来说是比较难的,但是这也成为了我学习的榜样,我会继续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铸造自己的学科。